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国庆  陈芳 《财会月刊》2005,(1):40-40,41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由“先征后退”改为“免、抵、退”后,对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升目际市场竞争力、加速资金周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复杂的计算公式、繁琐的操作程序、绕口的文字叙述令部分税务人员和企业财会人员感到不便。笔者在工作中探索了一些规律,积累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我国税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通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消费税出口货物免税。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实施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范围、退税率、税额计算方法等。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通知》,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又印发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至此,我国…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和旧规定相比,新规定有许多改动之处,公式变得更为复杂。通知发布一年多来,某些企业仍不能正确计算和处理增值税  相似文献   

6.
7.
对增值税实施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目的是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政府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8.
董再平 《财会通讯》2005,(12):48-49
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除特殊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虽然“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思路独特,但在我国征税税率和退税税率不一致,特别是有进料加工、国内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下,公式复杂,令人费解。笔者拟从“免、抵、退”税概念出发,剖析“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杨爱义  尹萍 《企业经济》2002,(7):109-110
我国自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以来,对促进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出口退税作为国际惯例,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97年,国务院决定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大多数地区仍执行"先征后退"办法.  相似文献   

10.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9S):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长根 《西部财会》2006,(11):24-26
我国从2002年1月开始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在税收制度上全面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免、抵、退”税是国家为鼓励和规范企业自营出口业务的一项举措。自营出口业务涉及国家政府部门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较多,在实际运行中要涉及海关、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和税务等部门,其会计处理较为繁复杂。从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方面来看,涉税业务贯穿于整个自营出口经营的全过程,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涉税业务这个主线,则必将使“免、抵、退”税的会计业务脉络清晰。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一)“免、抵、退”税的含义。“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2013年8月1日开始,"营改增"税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本文基于笔者对"营改增"的亲身体验,对公路勘察设计企业"营改增"后涉及增值税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