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加快建立廉租房供应体系的必要性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廉租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非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加快建立廉租住房供应体系,必须尽快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房源,建立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制度,研究并选择适当的供应方式,明确供应主体,确定租金水平,以使有中国特色的廉租住房制度尽快建立并实施。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目前,隐性户籍门槛、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与城镇住房保障等仍然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诉求将更为强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压力将更为突出;因此要以均等化享受公共服务为制度创新的重点,充分发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积极性,重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就需要创新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制度、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健全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完善覆盖农民工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进城购房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购房需求与支付能力不匹配、农民工信用机制缺位、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的政策建议:健全农民信用征信体系,规范农村信用环境;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贷款;完善我国公积金制度,进一步落实公积金异地贷款机制;加强政府机构的统筹协调,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结果,也是目前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的核心,高校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应从完善公积制度,实行市场配置住房、建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降低商品房销售价格和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西安金融》2007,(1):62-63
住房公积全制度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住房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巴州住房商品化、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制度不断深化。住房公积金在加快巴州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巴州住房公积全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住房社会化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它是指职工收入中住房因素货币化,同时住房供应体系社会化,居民通过房地产市场自由选择住房,而不是由工作单位分配住房,提供给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资助也是由社会体系提供。住房社会化和住房商品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住房商品化是住房社会化的基础,住房社会化才能真正实现住房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据审计发现,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元漫 《时代金融》2012,(26):118-119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它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认真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形成稳定的住房资金来源,提高职工解决自住住房的能力,我国于1991年开始建立以个人和单位共同缴款为来源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它的建立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元漫 《云南金融》2012,(9Z):118-119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规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它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认真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09,(12):65-65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改革目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起步规范期 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即里程碑式的23号文,宣告福利分房制度终止,并指出了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98~2003年:住房制度改革启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政策调控初现经过十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际,我国开始了意义深远的住房制度改革。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按照该文件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住房消费,鼓励、  相似文献   

14.
住房制度改革具有其科学的内容和特殊的规定,主要包括把住房的实物分配改变为货币分配和商品交换,把住房的平均主义和不合理差别分配改变为公平台理分配,把住房的单位保障改变为社会保障等。但是,房改步履维艰,严格地受制于旧的住房供应体制。所以,只有改革住房供应体制,把住房的行政性单位供应改变为市场和社会供应,才能有效地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制度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制度的缺陷是由开发商获得并支配大量隐性财政补贴,导致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失控、销售对象失控。必须从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供应、开发建设、价格构成因素、补贴方式和供应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和政府补贴资金公平、公正分配并取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内容,住宅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但都困难重重,其症结何在?人们通常认为,是住房的福利分配和低租金。而我认为,是住房的行政等级和条块供应体制。实现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产业发展“根本转变”的关键,是改革住房供应体制。我们分别从住房供应体制、住房制度和住宅产业三个方面,考察、分析和揭示其相互关系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相互联系和转换的方式与环节等。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作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扶持的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社会保障住房。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不可能购买高价豪华住房,也难以按市场价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只能购买和消费既经济又适用的住房。中国人口多,中低收入者占多数,所以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对象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乡养老保险合并,农民工新一代问题有所改善,但住房、儿童教育、医疗保健、工伤、失业和养老保险依然难以完全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涵盖工伤保险,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保险等,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逐步实施,解决农民工社会困境。  相似文献   

19.
夹心层与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调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住房夹心层的含义、类型,并对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调整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梳理,提出夹心层与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调整之间的关系:夹心层在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前两个阶段的调整过程中形成并显化,第三阶段体系的调整设计主旨是要解决夹心层问题,但成效不显著。鉴于此,作者提出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弹性重构的理念,运作机制以及必须直面的三个挑战。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保障性住房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能够明显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考虑到模型中存在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保障性住房能增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从而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对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的促进效果更强。因此,应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兴建保障性住房园区,构建保障性住房信息平台,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利用率,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