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52~2005年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及效率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本国的自主创新,财政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技术进步已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教育投资与招商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但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的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和前苏联东欧不同的模式,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三种工业文明"。韩国近年的经济成就如下: (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60年代以后,韩国经济显示了急速增长的态势。从各五年计划期间的GDP增长率看,一五期间为7.9%,二五期间为9.6%,三五期间为9.2%,四五期间为5.8%,五五期间为9.8%,六五期间为9.9%。3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8.9%,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产业的地区集中能够产生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效应,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该文在现有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集聚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特征不同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集聚经济效应受行业中企业数量、企业所有权等企业特征以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以政府主导、支持企业实现盈利、自封闭向开放转型为特征,在构建进程中围绕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政策体系及经济发展趋势这三大关键要素,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构建起科技-产业-经济良性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应立足于当前创新发展环境,借鉴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经验,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进程中注重于强调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纵深融合、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互动等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人力资本、国内研发和技术外溢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对1985至2005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表明,进口和国内研发都显著地促进了TFP水平的提高,但我们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层次人力资本中也只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了TFP水平的提高;实证还表明,在吸收能力指标如人力资本、国内研发、收入水平以及综合技术水平中,只有综合技术水平促进了以进口为渠道的国际技术外溢.  相似文献   

8.
不连续创新能够引发技术轨道跃迁,重塑产业竞争规则,有利于后发国家(地区)利用新的规则和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而成为后发国家(地区)实现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契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历经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两次重心转移,在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的多次不连续创新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实现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赶超的重要影响因素。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不连续创新与竞争格局的重塑不仅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在中美贸易博弈加剧背景下加速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卡脖子”产业技术赶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不连续创新的赶超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应从探索引领未来的前沿技术、合理布局新兴和细分市场、构建效率与安全相平衡的组织等方面着手,力争技术突破、寻求市场颠覆、着力组织重塑,加快推进产业突围,同时,统筹协调运用政策工具,实现政策转型,助力不连续创新与产业技术赶超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30日至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携手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日本专修大学与日本川崎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一场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杨浦区与川崎市产业转型比较国际研讨会。会上,中日双方学者就杨浦和川崎两个城区在产业转型方面的理论、实践、案例等作了深度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由此引申到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小企业群生型"和"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模式的不同创新绩效及产业升级动力模式差异的解释.指出,主企业领导型的集群分工模式对于改变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普遍模仿和跟随行为盛行所导致的"集体创新动力缺失"困境以及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可能具有内生推动机制与中国现实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科学与技术耦合强度和成本率不同组合,将耦合路径划分为六种类型。为探究不同耦合路径对经济增长影响,扩展Romer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的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三个命题。并以我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科技发展"短板"所在。结果还得到技术化强势良性路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科技化强势良性路径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王兵  朱宁 《南方经济》2012,(6):100-1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工业作为中国奇迹的主要驱动力,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对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密切关注,高速经济增长背后日益恶化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揭示出低效的产业结构和滞后的发展方式,而这又显著体现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提出了明确路径,其中有两条就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就是环境Porter假说中所追求的双赢格局——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率.因此双赢发展将不可避免成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中渴望实现的良性循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