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瑾 《浙江经济》1999,(3):58-58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合起来的信用支付工具,是银行对外信用担保的一种形式:商业汇票在经银行承兑后强化了票据信用的可靠程度。承兑申请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既解决了自身的资金问题,又保证了收款人能够安全及时地收回货款。银行承兑汇票已在商业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和发展。但在推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业汇票作为一种灵活、快捷、安全的结算方式和信用工具,逐步为市场各参与主体所认识,随之而来的是商业汇票业务的强劲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也不尽规范,加之一些不法分子伺机而动,各种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风险不断显现,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一些业内人士动摇了大力发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的信心。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作为,要么“狂热”要么“恐惧”。为此,笔者拟从商业汇票贴现与非贴现信贷业务风险比较等方面作一些粗浅分析,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票据的生命力在于流通,对于商业汇票来说,就是从出票、承兑、背书、到期托收。背书转让是商业汇票流通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到期能否安全托收回货款,关键取决于出票、背书各环节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商业汇票在流通时,多家企业连续背书转让最易出现差错,严重制约了商业汇票的使用,从而大大削弱了商业汇票的流通性。本文总结了商业汇票在流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商业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本文论述了电子商业汇票的概念及特点,对票据电子化进程及ECDS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福群同志在《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试行商业信用》一文(见本刊1983年第2期)中认为,不能使用商业票据(包括期票和汇票两种)。他说:“由于我国采用商业信用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没有那么复杂,可以不必使用商业票据。”我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国现阶段的赊购赊销,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疏导流通,搞活经济的积极一面,又有干扰计划经济,冲击银行信用的消极一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古票据市场发展的回顾 票据应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但根据我国的有关管理规定和票据市场的实践,我国的票据市场仅指商业汇票市场。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的政策推动下,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均有很大的增长。内蒙古票据市场也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票据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信用工具在票据市场中的运行使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化,实现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信用交易良性循环,票据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工商业实业界的参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绸业公会创行的商业承兑汇票是在传统商业信用基础上结合现代票据信用的金融创新。它的活动涉及到产业界、银钱业、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无论是对票据市场发展的范围还是深度而言,影响是相当大的,是近代中国票据信用制度建设的一环,其中同业公会参与票据市场建设的功能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业汇票推广使用的难点及对策彭霖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汇票的推广和使用,不失为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最近,我们对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于都县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该县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缓慢。1、商业承兑汇票在...  相似文献   

9.
梁君 《中国经贸》2009,(14):100-101
一、融资性票据的发展历史 1.融资性票据的定义 融资性票据与真实性票据相对应,主要是指市场主体之间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纯粹以融资为目的、凭发行主体本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其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国库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本票及大额定期存单等;狭义范围内的融资性票据是指工商企业凭自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类企业从事国内商事交易最常用的票据莫过于汇票,汇票即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可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两种,而使用最普遍的、信誉最有保障的是银行汇票。由于汇票具有要式性、抽象性、文义性、独立性、连带性等特性,使得银行在出具汇票时必须注意票据的无因性对签发行的影响,特别应注意规范票据记载事项。下面的一个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阎焱 《西部论丛》2005,(4):58-59
央行在《二00四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2004年,我国商业汇票累计签发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票据贴现4.5万亿元、再贴现2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下降79%。到2004年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票据贴现、再贴现余额分别为1万亿元和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下降96%。  相似文献   

12.
集团公司发展快速,客户的支付方式多样,商业票据已经成为客户支付货款的主要途径之一。商业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也是很多集团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流动性也影响到集团公司的财产状况。因此,对于商业票据的管理应得到重视,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分析集团公司商业票据的现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强商业票据的管理,规避商业票据所带来的风险,减少收取商业汇票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信用基础薄弱、票据市场主体缺位以及政策环境的不尽完善,使得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缓慢。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对票据信用的规范化提出了迫切需求和更严格的标准。要发展我国的票据市场,就要夯实社会信用基础,培育市场主体,并采取有利于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问:为什么要颁布实施《票据法》?票据法何时生效? 答:我国制订颁布实施《票据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过去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国家资金实行统一调度,行政划拨。现在通过改革,实行市场经济,银行结算制度也逐步改革,商业信用逐渐发展起来。因此,票据被重视采用,并恢复流通。汇票、本票、支票等结算方式已运作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票据就越来越多普遍被采用。票据的使用,加速社  相似文献   

15.
票据融资是从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以双方的延付行为为基础衍牛的信用形式,是双方在平等、自愿、互利的条件下,提供的融资与融物的直接信用;是通过票据市场将以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过快除了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外,“票据贴现独占鳌头”成为拉动贷款增长的首位因素。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票据融资与货币扩容的关系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用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渐变,政府对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规制也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角力的夹缝中残存,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运用票据化商业信用融资,但市场对于商业票据融资却踯躅不前。只有协调好市场力量与政府的作用,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才能真正创新。  相似文献   

17.
银行票据融资功能的使用与银行的短期资金贷款业务存在冲突关系,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它将产生信用放大效应,可能酿成重大风险,因此银行与申请承兑企业间存在博弈关系。作为经办银行有必要梳理出银行兑汇票业务风险形成原因及化解方法,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业票据市场规模的扩大,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培育健全的金融市场和信用经济社会,引入了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票据业务发展迅速,票据融资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国票据的集散地。票据业务产品创新是发展之“路“。2008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7.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累计贴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33.6%;累  相似文献   

20.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试行商业信用》的文章(见《南方经济》一九八三年第二期),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我虽然提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也有必要推行商业信用,但同时又提出许多限制商业信用的条件,如“不能使用商业票据,禁止商业票据流通”,“把商业信用纳入国家计划,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等观点,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理论探讨的逐步深入,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业信用的问题进行重新探讨,使商业信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应当广泛推行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