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祎  王保乾 《水利经济》2017,35(3):19-21
PPP项目中政府部门通过最低收益担保为私人部门承担了大部分收益风险,因此公共部门在超额收益分配中占有强势地位。在考虑公私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构建PPP项目超额收益分配讨价还价模型,模拟真实的PPP超额收益谈判过程,为合理有效地分配PPP项目超额收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得出影响PPP超额收益分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采用PPP模式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发挥私有机构的作用,为其创造收益,最终实现双赢,但也有各种风险。本文阐述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的关系主体,分析PPP模式的具体风险,并将风险与关系主体相对接,进而分析各种风险的分担主体。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公共项目的发展,PPP融资模式已被引入我国,但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在PPP项目风险研究上还存在不足。本文在PPP项目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框架,分析制约我国PPP项目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户的非正规风险分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农户如何应付收入和消费风险冲击,结果表明,非正规的借贷与转移一起有助于分担个别风险;但在村水平上没能有效地分担风险,风险分担主要在亲友网中;个别风险主要是通过借贷而非转移来分担。应急借贷量既依赖于借款者的偿还能力,更依赖于其社会资本或者说是网络的数据和质量。通过与亲友的密切交往,农户能够在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借贷。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PPP模式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对PPP融资模式下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概述,其次对PPP融资模式下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合作双方既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提出措施,为促进西咸新区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构建了农户风险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动态规化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及其不同维度对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影响。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越大;社会资本参与组织情况、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等维度都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参与组织情况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影响最大,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依次递减。最后,提出应着重发挥农村组织在农户风险分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投融资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存在化解存量债务和去杠杆的需要,担保机构作为市场化的融资方参与PPP项目,为项目投融资提供担保,能起到优化项目资源配置和保障项目实施的重要作用。本文站在担保公司角度从PPP项目投融资项目筛选、风险分担、风险防范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担保公司介入PPP项目展业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PPP投融资模式是目前各级政府解决庞大基建投资资金问题的有效路径。案例研究表明:PPP模式既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也有利于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且能够保证风险合理分担和可控。不过要充分发挥PPP模式的运作优势,必须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尤其是保证政企合作顺畅、风险分担机制合理、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健全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关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对大中型水利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制)项目资产运营机制设计尚无具体指导。调研了我国大中型水利PPP项目资产运营机制现状,归纳其关键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该机制构建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水利PPP项目资产运营模式较为单一,项目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需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与权责划分之间的匹配度较低,政府保障内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尚待强化;该类工程资产运营机制构建中,应结合工程主体功能的性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及占比、资产是否适合由社会资本方长期拥有并运营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资产运营模式,继而在该模式下,遵循保障社会资本最低收益、政企双方收益与权责利相匹配原则,建立收益分配机制;依据风险分配最优、风险分担与权责划分对等、风险有上限等原则,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按照内容可行性与有效性原则,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度支撑、保底政策、资源配置等政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量,在分析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博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非对称信息委托代理模型水利工程PPP项目供给激励机制,并求解得出最优供给量、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最大效用,提出提高私营机构努力水平、降低私营机构成本和私营机构风险规避程度等建议,为水利工程PPP项目的供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熊文雯 《山西农经》2020,(9):155-156
建筑工程PPP项目与传统模式存在许多异同,其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亟需吸纳先进技术、知识、专业理念,系统研究和分析常见风险,提高风险危机与防范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建筑工程PPP项目健康发展。以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为切入点,论述了PPP项目融资基本架构及运作模式,通过识别融资环节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提升建筑工程PPP项目应对融资风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PP模式以其收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优势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将资产证券化引入PPP项目,在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经营,对于缓解社会资本方资金压力,增强项目运作的独立性,保障PPP项目的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存在未真实出售、政府信用度、债务性风险等方面问题。因此,需要从搭建理论框架、强化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规划等方面来规范健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与应用,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同风险分担合理与否,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合同风险,尤其是不同合同形式的风险特点和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承包商可能面临的几种合同风险,并提出了承包商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PPP模式中水利项目不同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PPP水利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建造风险和经营风险6个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对水利项目中占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同风险分担合理与否,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合同风险,尤其是不同合同形式的风险特点和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承包商可能面临的几种合同风险,并提出了承包商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PPP模式受到广泛关注。PPP模式的推广与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参与和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面临复杂的财务管理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观念缺乏创新、管理方式滞后、人员缺乏等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成立专门研究PPP项目政策机构来强化财务管理理念,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来丰富财务管理方式,与外资银行合作汲取经验,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士来打造高素质的PPP专业团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9.
国土绿化PPP项目“风险源-受体-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并结合管理学原理和特征映射理论对国土绿化PPP项目的风险进行研究。国土绿化PPP项目的风险源可划分为4个方面:管理主体、管理环境、管理过程和管理客体。通过对风险源作用于风险受体的侵害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已有的风险防控机制在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上存在弊端。其中规划过程的风险预防措施的不足体现为前期评估不全面,绿化方案设计中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低和资格预审程序不完善;执行过程风险预防措施的不足体现为监管主体单一、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和缺乏对人为破坏的预防措施;风险应对措施的不足体现在不能缓解风险因素对于项目本身造成的冲击。为此,提出增加自然条件评估和经济可行性评估;资格预审中增加技术审查;林业部门和社会资本平等协商确定绿化方案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整理中引入PPP模式,能够解决资金不足,项目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的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从目前研究看,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PPP模式运用到公共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意义、技术问题、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项目风险分担等问题,专门关于土地整理项目PPP模式的研究较少,只有一些学者从融资的角度研究PPP模式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运用。基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PPP模式运用到土地整理项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