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7月30日,白酒巨鳄茅台正式进军葡萄酒行业,组建了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在当时外行业资本纷纷进入葡萄酒业的大背景下,茅台这一成功的白酒企业将会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到底白酒的成功运作经验能否复制到葡萄酒上来;昌黎茅台葡萄酒厂能否为茅台集团带来他们所预想的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一向在系列品牌开发上比较谨慎的茅台终于有了一些“松动”。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在2005年茅台经销商大会上指出,目前制约茅台发展的有“三大短板”,其中之一是“系列酒开发不足”。对此,在谈到2006年茅台的发展计划时乔洪指出,茅台要把销售系列酒作为工作重点,力争让系列酒成为茅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一向低调的茅台集团突然在市场运作上频频发力:联合遵义啤酒厂,兼并习酒公司,收购河北昌黎葡萄酒公司,最近又将仁怀酒厂收入囊中,实现了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战略目标。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茅台酒延伸至贵州茅台酒、陈年茅台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茅台啤酒、茅台干红等一系列以“茅台”冠名的酒类家族。这些动作让业界为之瞩目,茅台的市场业绩也随之大幅度提升。2002年,茅台销售收入在同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二位,利润更是高居榜首,在股市上,茅台也笑傲江湖,跻身前十位蓝筹股之列。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33):77-79
“让红酒界因为有我而骄傲” ——这是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鸣的自信与激情。他的自信来源于通化葡萄酒一步一个脚印的变化与发展,他的激情来源于他对红酒的热爱,而他更有勇气在变革通化的同时,给整个葡萄酒行业注入新鲜的思想血液,创造葡萄酒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6,(29):90-90
在国际酒类市场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茅台,而在饮料市场上,却缺这样的品牌。沈阳麦金利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慕侠认为,中国应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饮料品牌,因此她立志把麦金利做成饮料中的“茅台”。  相似文献   

6.
“茅台将会像抓专卖店一样抓好酒店建设”,在2005年12月末的南宁经销商大会上,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宣称,2006年将重点发展直销酒店。直销酒店作为茅台贴近终端最重要的举措,在那次会上被谈论得比较多。茅台计划在每个重点市场建立10个直销酒店,在非重点市场建立3~5个。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7,(2):96-96
2006年12月23日.刚刚参加完杭州经销商会议的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匆匆忙忙地踏上了去山东济南的航班.准备出席茅台系列酒2006年度山东经销商联谊会暨1000ML茅台迎宾酒的上市推广会。在会上。乔洪总经理说:“贵州茅台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一品为主.多品开发。现在,围绕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开发个性化产品是茅台酒股份公司2007年的工作重点。”茅台领导人的讲话带给了参会经销商极大的鼓舞。1000ML茅台迎宾酒作为山东市场第一款单支大容量酒.因卖点独特而备受参会经销商关注。  相似文献   

8.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28):12-13
2004年7月,本刊记者来到了位于昌黎的茅台葡萄酒公司,公司一期工程刚刚完工,雄伟的厂房、明亮的展厅显示出一个企业的欣欣向荣。记者就行业和企业话题与茅台葡萄酒公司黄维总经理进行了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糖烟酒周刊》2004,(50):A028-A031
12月16日,茅台在昆明天恒酒店召开了“2004年度国酒茅台经销商联谊会”,就2004年茅台的营销工作和200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和茅台酒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携茅台集团和茅台酒销售公司的其他领导及全国茅台及其系列酒特约经销商和专卖店共计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茅台及其酱香系列酒优秀经销商及专卖店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10.
同样是在2006年的第一期。本刊曾经以“起舞的大象”为题报道了茅台2005年的经销商大会。说茅台是“起舞的大象”,是因为2006年茅台酒销量猛增36.6%。到了2006各环节利润充足.且产品供不应求。正是因为各环节利润充足。茅台今年将经营性补贴降为1.2万元/吨(和销量挂钩)。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2006年12月20目的杭州经销商大会上。茅台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即对部分经销商不同程度地调减了计划供应量。同时。茅台还决定实施两翼突破.准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诊断茅台     
王逸凡 《商界领袖》2003,(12):79-82
近几年,茅台集团频频发力兼并酒厂,产品结构由单一的白酒茅台扩充至啤酒、葡萄酒等酒类家族,试图吞吃酒类市场。但凭茅台现有的实力,能通吃市场吗?  相似文献   

12.
姚宁 《糖烟酒周刊》2004,(10):30-31
勃海屯兵,“红”袖添“香”第一舞。2003年年末,好戏连台的红酒市场风云再起,一向以生产青稞干酒而闻名酒界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大规模挥师北进,分别在环渤海湾的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和山东烟台蓬莱市斥巨资建造两个万吨级葡萄酒生产基地和欧洲风格的葡萄酒庄,成立了“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香格里拉(烟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1):A024-A026
在不久前五粮液、茅台分别召开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两巨头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向终端市场进军。特别是茅台旗帜鲜明地提出:公司将加大餐饮渠道的开发建设力度,将考虑开发餐饮渠道专用酒,一个城市特约一家经销商经营,以增强公司在餐饮终端的竞争力。这对于一直在终端市场比较沉默的五粮液、茅台来讲,无疑是一次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王正坤 《糖烟酒周刊》2005,(35):A0020-A0021
名酒价格向来是个很敏感的话题。8月初,茅台各地经销商分别收到了一份来自茅台酒厂本片区的通知,主要内容是:要求经销商上调批发价和零售价,严格执行厂里的要求,厂家将派专人到市场上巡查,对没有执行厂家指导价的经销商将给予警告以至取消代理权的惩罚。通知刚下,茅台各片区就组织当地经销商召开了“政策落实会议”,再次强调了此次通知的重要性。这个举措令很多处在利润边缘的茅台经销商颇感兴奋。  相似文献   

15.
对于2004年的茅台,经销商大多都以“稳中有升”来形容。进入12月份,茅台年度经销商大会也如期而至,现在是要“共商”2005年的时候了。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经销商奔赴贵州,其目的用经销商的话说就是去“探探消息”。在商家纷纷揣测之际,记者也与业界展开了广泛探讨,“2005年有可能成为茅台市场发展的一个拐点”的论调逐渐浮出水面,成文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茅台的奢侈     
6月、7月是一个节日匮乏的月份,然而,如果你这时想去购买一瓶茅台,可能需要“跑跑关系”。由于市场上盛传茅台即将提高出厂价的消息.茅台的大经销商们已经开始控货.翘首企盼茅台的“700元时代”.  相似文献   

17.
12月16日.茅台2005年经销商大会在南宁沃顿国际大酒店如期举行。会前有很多人猜测,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老先生可能不会来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茅台三巨头都参会了.包括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茅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和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今年是茅台酒荣获巴拿马金奖90周年.也是茅台获得各种奖项最多的一年.另外在业绩上茅台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实现了连续7年的跨越式发展.难怪会议规格如此之高。  相似文献   

18.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3):94-95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情况来看.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又缺少个性化的高端产品。产品同质化,已经严重到影响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端商务用酒成为葡萄酒业个性化产品的一个象征。但正如广东一位经销商廖经理所言,高端商务葡萄酒,是一块鸡肋!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12月16—17日在海口召开的2003年度茅台经销商联谊会期,我刊记者在与茅台集团总经理兼茅台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17日茅台集团副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在会议结束后接受了我刊记者的独家专访,就茅台价格调整、个性化营销等相关问题回答了我刊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9):48-49
2006年~2007年,茅台在广东白酒市场上无疑是最为高歌猛进的高档名酒。据来自茅台2006年度经销商大会的数据,2006年1~11月,茅台在广东市场销售488吨,同比增长33.62%.其增长幅度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重镇中,上海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2006年1~11月年销量只有258吨,仅为广东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