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兴盛,上市公司由于其股权结构的极度分散,常常会遭到敌意收购。而在本案例中,长园集团正是由此遭到了竞争对手沃尔核材的敌意收购,沃尔核材为取得对长远集团的实质控制权,对其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并购,而在双方反复博弈之后,股权之争虽未完全形成定局,但是沃尔核材已基本胜券在握。本文将从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角度,从并购反并购参与方简介、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与反并购过程、评价及启示四个方面来对此案例展开探讨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曾经的万科股权纠纷,是分散型股权结构引发控制权争夺的典型案例,也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本文以万科股权之争的案例为基础,首先通过案例的分阶段概述来回顾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然后对万科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展开分析,最后针对公司在分散型股权结构下如何预防控制权争夺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丹洁 《现代商业》2014,(3):135-136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一直普遍存在着几个的根深蒂固的问题,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制衡度偏低、大股东控制着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市场的难以形成、小股东地位的缺失、大股东对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等等,本文以我国深圳交易所上市的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对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刻画,回答了诸如大股东手中的控制权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其他股东对于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程度对于公司绩效是否有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对海外的扩展速度越来越快,开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重要的方式.据研究并购关键是整合中有效组织与安排,才能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获取控制权.整合不能在并购后开展,在并购谈判时就要考虑好整合的问题.本文对并购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简述,探讨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微观层面上,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利弊之争核心在于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是否具有不同的"趋利避害"能力。本文从控制权和规模扩张来剖析"趋利避害"的具体表现,研究其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支持与掏空行为;(2)随着规模扩张,企业并没有获得规模、范围经济以及垄断势力带来的混合正向效应;(3)相对于政府控制,非政府终极控制人具有较强的掏空能力(趋利),和降低规模、范围不经济和无明显的垄断势力的负面影响能力(避害)。本文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发展了不同性质的控制人在价值分配(掏空)、价值转移(市场势力)和价值创造(规模、范围经济)上的能力差异;实践上,能够为监管层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提供相应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所有的资本市场,并购之争越演越烈,面对敌意资本的狙击,选择怎样的反并购手段则是公司策略的重中之重。在本案例中,东方银星公司正是遭遇了这样突然敌意并购的情况。面对有备而来的豫商集团,银星集团灵活采用了多种反并购手段,就公司的控制权拉锯多年。分析该经典案例,总结了一些适用于我国特殊市场环境的有效反并购策略:修改公司章程、大股东增持、寻找白衣骑士、充分利用诉讼等可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二借鉴。  相似文献   

7.
承孝强 《商》2014,(38):197-197
本文以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数据为研究样本,对终极控制权下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优化股权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证券市场上的第一起收购案件-“宝延”风波开始,标志着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收购的可能性在我国转变为现实。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收购将成为我国企业集团的主要成长方式。各大公司纷纷对潜在的现实的并购进行积极的防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反收购的策略和措施。反收购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从财务角度来考虑,就是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提高收购方收购成本,降低其预期收益,使其对于收购方来讲变得缺乏吸引力。具体来说,目标公司可以采取以下财务策略,进行反并购。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宏观经济和市场主体日益的复杂,公司之间并购重组更为频繁,通过并购股权导致的控制权之争不断出现,相关的并购重组案例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是以JK公司股权引发的的控制权争夺为案例,以通过公司章程的设置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视角来分析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11.
目标公司反并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立 《商业时代》2006,(13):70-71
外资借助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股权全流通的趋势使并购行为可以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实现,敌意收购的数量必将逐渐增多。但是,目前不可忽略的现实是国内公司构筑反并购壁垒的能力及其外部环境却远不如发达国家。本文剖析了目标公司反并购成本及收益,并指出要提高目标公司的反并购意识,不仅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同时也要加速中介机构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国美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史上一次理性与感性的伟大碰撞。基于对国美电器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周航宇 《中国商论》2022,(5):139-141
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与归属历来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而控制权的分配是公司治理的基础环节。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发现在雷士照明控制权竞争与变更中,人力资本是影响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关键。本文通过吴长江的胆识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结合案例综合分析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并着重分析了股权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三次博弈,提出了人力资本成为公司控制权争夺战反败为胜的关键性因素及其双面性。同时,通过股权结构变化,对吴长江控制权弱化进行全面理论分析,并从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三个层面探讨与公司控制权的关系及影响,对实现企业控制权主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企业快速扩张行为,它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对于目标公司而言,这种快速扩张行为直接影响到了目标公司的利益。于是,目标公司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开展反并购,股份回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股份回购对公司反并购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肖文  姜建刚 《国际贸易问题》2015,(2):134-145,167
本文从外资并购股权结构层面,分析所有制与市场化对我国境内企业兼并重组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第一,并购国有企业促使外商投资者降低并购股权水平;当外商投资者采取高标的并购股权水平时,这种负相关更显著。第二,市场化与外商投资者的并购股权水平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并购非国有企业的情况,而并购国有企业时市场化与外商投资者的并购股权水平只存在线性负相关;当外商投资者采取高标的并购股权水平时,相应的U型关系与线性负相关比较显著。第三,来自港澳台与非港澳台的投资者在并购国有企业时都会降低并购股权水平,但这种行为对来自非港澳台的投资者更突出;市场化与并购股权水平的U型关系对来自港澳台的投资者而言显著存在,但这种U型关系对来自非港澳台的投资者而言只得到局部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其失败原因包括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担忧中国收购威胁本国安全、中铝的国有企业身份致使合作伙伴未来不被平等对待、中铝的并购速度太慢及缺乏财经媒体公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资本跨区流动更加频繁,企业异地并购发展迅猛。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急于寻求有效的异地并购来实现技术及资源的跨区域整合,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异地并购所面临差异化的行政壁垒和信息壁垒可能会导致并购过程中产生更高的并购溢价,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异地并购的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旨在揭示两者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异地并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价值链分析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对宝钢集团并购八钢集团的事前、事中、事后活动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评价了并购后的经济后果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舟  黄宇 《现代商业》2020,(10):92-93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电力企业纷纷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海外并购面临的环境复杂,确定性低,合理的流程安排及风险管控是并购交易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通过研究N公司并购P公司的案例,对电力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管理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