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经济学家厉以宁:评摆脱经济困境三种观点厉以宁说,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应当调整分配。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说,当前经济困境是由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才形不成有效需求,所以主张调整分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倒退,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饼做大的问题而非如何切饼的问题,一张小饼不管怎么切也是很难让人满意的。第二种观点主张财力集中。这种观点认为,中央现在财力太小,所以才不能大量投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在科教兴国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当前失业人口增加、出口下降、财政赤字加大、产品严重过剩等问题严重困扰经济发展,如何摆脱当前困境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唯有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出当前困境。“劫富济贫”是倒退第一种观点认为,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饼做大的问题而非如何切饼的问题。财力集中不可取第…  相似文献   

3.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供需一致时的需求。他反对萨伊等人所主张的“供给能自动创造出它自己的需求”这一观点,并且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由此决定产出和就业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两者各自还提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供给过剩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需求不足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国目前的需求不足究竟是真正的社会总需求不足,还是结构性需求不足存在不少争论。本文经过分析认为,中国当前仍然属于大量有效需求不足和大量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需求不足,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这种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相应的对策建议。一、中国当前需求不足是结构性需求不足1.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判断标准是大量有效需求不足和大且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不少人在分析需求不足时,往往仅从现有商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实际上讨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关系.有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之分。相对过剩主要表现为供给过多而需求不足绝对过剩则表现为需求已经开发得很充分了.但是还是在不断地供给.只有后一种情况才是我理解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存在收入分配效应,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就业效应”和“财富集聚效益”机制,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利用金融发展作用于收入分配的机制,以减少金融发展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尽管经济学家对我国目前是否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还有争论,但社会总需求不足则成为不争的事实。从现行的经济运行态势来看,这个总需求不足的事实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如导致供给过剩,生产能力闲置,价格下跌,企业亏损与破产增多,使国民经济陷入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对此,经济学家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开出了不同的药方,或认为这是周期性的调整所致,或认为是经济结构失衡造成;或认为可以通过实施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来克服,或认为可以通过调整经济结…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要解决地方财力相对不足的现实,应采取“中央少拿一点、直接留给地方多一点”的分税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态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平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多次实地调研后,指出盘石洲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其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走生态旅游开发之路才是其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盘石洲,不能再抱着“金饭碗”讨饭吃了。旅游开发投入先行。但县里财力有限,招商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打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打假”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打假”的客观因素。——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现阶段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供给不足造成的。一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SH是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需求的供应不足。因为前者,导致了大量假冒名牌优质产品的产生;因为后者,导致了大量劣质产品的充斥。反观一些已经出现生产过剩的行业、假冒伪劣就要少得多。例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生产行业,由于已经出现生产过剩,形成了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声音,一个主张”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单一诉求(USP独特的销售主张).而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独特的品牌主张正是因为通过单一接触点和单一媒体(或传统媒体)无法满足消费者善变的需求,所以才要用整合品牌传播的策略和手法来达到不同接触点的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仍然较落后,突出表现在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不高、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渠道单一。由于投入不足,我国每年有不少科技成果不能转化,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由于投入不足,我国不少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因为没有良好的科研条件而不得不出国或去外企,造成高科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9月26日】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或顺差,一定是汇率被低估或者是高估,所以解决贸易失衡的关键是调整汇率。传统贸易理论还认为,一国贸易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国内的储蓄过剩或者是不足,所以调整内外平衡关系也必须从调整国内的储蓄水平入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政府可以无限发行货币,理论上说,通胀必然也反映为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自然会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既然如此,如果政府重视民生,就应该降低这种“通货膨胀税”,并把财富还给民间。对此,一方面在税收方面,政府应根据通胀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纳税档次和起征点、免征额等,从而防止随中低收入者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其按较高适用说率纳税。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下面,谈谈我对知识经济的见解:一、知识经济的生产投入发展经济,必须要有投入,才能有产出。知识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都少不了投入。随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的学者提出,“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认为,知识投入还不能代替物质投入。因为,这里的投入,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经费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我国尚未形成健康的买方市场,而是属于以卖难为特征的不景气市场。这种不景气市场既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即内需不足;又表现为加工业过剩,即非制度性的生产过剩。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矛盾。文章最后提出治理不景气市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4,(8):101-101
中国的很多事情往往看不懂,一边是实际城市化率才35%,很多人在抱怨高房价买不起房;另一边却出现大量的房屋过剩,甚至于出现几乎整座新城空置的空城、鬼城现象。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对于人口规模预判不准确,甚至根本无视“人聚财才聚、先有人后有城”的城市发展规律,从政府到开发商,迷信政府力量,却不知道不符合城市和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规律无情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堪忧的怪事和不可理喻的现象。有些已经危害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肌体产生严重的伤害,成为隐藏其中的“经济病毒”。近一段时间内,有人曾指出,中国已进入相对“过剩经济”的时代。他们认为“过剩”的主要依据是:工业生产能力严重闲置;工业产品严格积压。其实透过“过剩”的表象,隐藏的是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和低质量的运行。一些企业开工不足却又重复建设。当前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工不足,产品滞销严重…  相似文献   

19.
大视野     
杨崇春:税收政策应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杨崇春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增值税政策应适时调整杨崇春反对笼统地提“减税”,他说,中国的税赋事实上不算高,比如所得税名义上是33%,实际才20%多;增值税17%,实际也征不到17%,所以,他主张对税收实施“适时的调整政策”,而不是笼统地提“减税”。他指出,现在有些税可以调整,例如增值税,这是中国最大的流转税。购买固定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款,这个政策是1993年为抑制投资过热而制定的,现在是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这个政策可以改一改了。如果把固定资产投资抵扣的增值税转给企业,国家当年可能减少税收50…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当前我国必须努力扩大内需,同时改变外贸依存度严重偏高的格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提升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增加、消费率提升。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常规”观点,认为促进消费需求增加的基本途径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