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凯 《中国报业》2020,(2):92-9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大数据时代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治理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治理现状,提出治理机制的构建方式,以期为大数据时代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月 《中国市场》2015,(11):203-204
本文从当今社会网络背景出发,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进行定义,总结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迅速、传播内容易产生偏差、传播内容的突发性三个特征。从影响高校突发性事件舆情的智力引导因素和非智力引导因素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从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重视网络舆情研判、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47)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舆论环境,也令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应开始凸显,这给地方政府舆情治理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随着网络舆情事件曝光的数量急剧增多,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也开始加快,尽管网络舆情处理速度有所提升,但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而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改革调整关涉的利益主体以及问题和挑战也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弥合社会裂隙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刘为民 《中国报业》2022,(15):36-38
一个热点事件引发网络舆情是融媒体时代常见的现象之一。网络舆情研究既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需要,也是做好网上舆论引导、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现实课题。本文以蚌埠女子遛狗引纠纷事件(网称“徽州宴事件”)为例,剖析网络舆情的特征、发展阶段,提出有效处置策略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京东六六事件和海底捞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微博数据的抓取分析,尤其是微博文本的情感分析,揭示了网民情绪的演变路径。通过比较两个网络事件在应对过程中的得失,总结出企业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进而有助于企业做好网络舆情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新媒体渠道畅所欲言,对各种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看法,形成网络舆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网络舆情在极大推动社会热点事件发展、解决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社会热点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将如何具体影响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变化,并对如何规避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是广大民众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越来越多网民依靠网络获取此类事件信息,网络舆情在推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文章分析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预警存在问题,从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法律法规和组织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分类监测制度、预警分级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四个角度提出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以期为避免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保证社会的相对稳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环境下,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网络媒介管理,联合大众传媒、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徐远平  耿健 《商》2014,(21):178-178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爆发愈加频繁,具象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处置工作中,因未能妥善引导网络舆情而次生更大的灾害屡见不鲜。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尝试透过现象,解析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成功营销》2009,(10):15-15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网络舆情监测室发布了基于金融危机以来的热点事件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应急处理这些网络舆情事件中暴露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  相似文献   

12.
李艳波 《商》2013,(6):181-182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网络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经过网络的传播发酵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引导是执政行政能力的现实体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与政府的舆情引导密不可分。在新形势、新科技面前,管理者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切实掌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承担起舆情引导者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化,以微信为主要平台所产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当下社会的信息和事件的舆论传播途径日趋多元,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并进行评论、交流以及传播。微信因它本身的传播特征,使得高校舆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高校舆情的相关管理对策,以便为高校制定管理方针,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牛钰茹 《商》2014,(9):257-257,243
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虚拟性、交互性及匿名性等特点为中国公民提供了表达个人意见和情绪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是以非线性的传播方式扩散,所以一旦某个信息进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并展开讨论,单个事件极易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其发展途径和消退方式不同于现实空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网络舆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发展速度正在快速增长,在这一基础上,网络舆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了解移动互联网舆情的新特征,对掌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层次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多数以年轻人为主,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网络工具的使用,给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只有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的新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并根据其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移动互联网舆情监控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分析统计,民生诉求、涉法涉警、贪污渎职成为网络舆情事件最常发生的领域,占比均都超过16%。舆情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信传媒的激荡作用下,极大地增大了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日益成为公共信息集散地。从早期的网络论坛、即时传讯、电子邮件到新时期的播客、播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衍生的各种新媒体,为公众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媒介渠道,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对高校应急管理产生了影响。网络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可能引发高校群体事件,危及校园安全,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重视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预警机制,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个人言论和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舆情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滋生和发展,网络媒体作为重要传播途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众对舆情事件的感知。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分别从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报道频率、媒体的时效性和媒体的素质素养四个方面对公众舆情感知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采用了数据分析法、李克量表法、方差齐性检验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媒体的公信力、时效性和素质素养对公众舆情感知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媒体的报道频率对公众舆情感知的影响不大。这些结论对媒体进行监管信息,提高网络信息质量,提升公众舆情感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