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海关贸易库和工业企业库的合并数据,文章专门研究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对企业R&D投入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有效处理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均对中国企业R&D投入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进口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作用和企业出口行为密切相关。中间品的进口对无出口企业的R&D投入造成了显著抑制效应,而资本品的进口对无出口企业的R&D投入没有显著抑制效应,却对有出口企业的R&D投入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加工贸易方式是造成进口抑制企业R&D投入的重要原因,由此揭示出中国对外开放中"加工贸易困境"现象的存在。这些发现对重新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复杂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进口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3.
沈国兵  沈彬朝 《世界经济》2022,(10):130-159
本文基于地区和产品贸易模型及对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的测算,探究了降低进口非关税壁垒对中国拓展进口多元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主要集中在预制食品、动植物产品、鞋帽与羽毛制品等品类;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来源地进口的非关税壁垒较高。进口非关税壁垒降低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口产品来源地和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此外,在拓展进口来源地时,降低进口非关税壁垒对同质品的促进效应大于异质品,对资本品的效应则大于最终品与中间品;对劳动与资源品、初级品的促进效应大于低、中和高技术制造品,且降低于CPTPP成员非关税壁垒比其他经济体对中国拓展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0~2011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得到的54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化解企业产能过剩。其中,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和种类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正向影响,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半成品的数量效应明显,进口零配件的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明显,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间品种类效应明显,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明显;加工贸易方式下中间品进口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一般贸易方式下进口中间品能够通过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BEC分类法把进口商品分为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中间品主要指零部件,资本品主要指机器设备。在对进口贸易研发溢出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考察了中间品进口、资本品进口以及控制变量国内研发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品进口和国内研发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显著的产品升级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产品升级效应仅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体现为劳动替代效应。此外,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越好,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与半成品相比,工业自动化更能促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会通过创新效应、效率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高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文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广延边际变化引起,而集约边际变化并不显著,且工业自动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存在联动效应,共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从进口中间品质量角度丰富了工业自动化在企业升级转型中作用的研究,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工业自动化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污染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整合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后,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结论依然成立,且环境规制强化了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的污染减排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了污染排放,但中间品进口的环境政策溢出效应并不能促进企业污染减排。研究结论有助夯实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从国际贸易视角实现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技能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但是这种影响因出口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和企业所有制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同时,高技能劳动力与高质量进口中间品存在显著的要素投入组合效应,这种效应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存在显著的进口中间品增强效应和技能结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方明朋  廖涵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55-71+136
扩大中间品进口被认为是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但由此引发的竞争冲击将对国内同类中间品供应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定价变动入手,文章尝试结合中间品投入产出背后的供应链联系,探究中间品进口竞争对国内供应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竞争趋于抑制供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该抑制效应来源于国内供应企业在下游中间品采购市场份额的收缩,采购商之间因进口成本下降产生的竞争挤出以及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产品的替代构成收缩的主因;供应链联系下中间品进口竞争还存在不断蔓延的传播效应,增加了抑制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但结合结构分解发现,间接冲击更弱使得其对加成率的影响将随着供应企业距下游行业距离的增加而弱化。文章丰富了从全球生产分工视角对进口作用的分析,并对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探究如何引导国际循环反哺国内生产体系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才"引育并举"中的"育"出发,采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企业在职培训为例,实证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果和可能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常规培训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技术培训有显著促进作用;平均而言,进口中间品使得企业技术培训概率提升了7.4%~12.3%。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促进其使用外资授权技术、开发新产品两大机制来增加技术培训的,而产品质量提升对技术培训没有显著影响。在地区和行业方面,进口中间品对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在职培训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理解进口技能升级效应提供了新认识,对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也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林业生态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博弈论的思想指出了林区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影响着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发展上的两种供给偏好和策略的选择,并循着上述思路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发展的内在矛盾难以进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新思路:实施层次性的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发展的模式类型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品集团提供的规范分析说明,集团可能存在着最优规模,其资金的筹集可能存在着具有帕累托效率解的情况,但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实证分析则表明规范分析的结论在我国难以实现.本文阐述提高集团提供农村公共品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方钦  苏映雪  李钧 《南方经济》2017,36(12):1-26
文章的目的是对公共品研究中的理解分歧作出一些澄清。笔者的分析是基于思想史和历史。通过对公共品理论的思想史梳理,笔者认为公共品的实质是一种兼具外部性与"搭便车"难题的物品或服务。而萨缪尔森式的研究由于将制度因素从公共品现象中剥离,致使公共品认知出现诸多混乱。针对实验经济学中兴起的公共品博弈,笔者以《大宪章》为例作了历史考察,发现从成本角度而言,公共品供给的行动逻辑是个体为减少外部成本或者为获取外部收益,通过承担私人成本的方式,提供具有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但这一逻辑无法验证社会偏好理论的有效性,因为该理论更多地反映出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陈述。  相似文献   

14.
Pigovian taxes on polluters are politically unpopular, but subsidies for non-polluting sources are politically attra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linear demand and supply model and numerical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rade-offs between taxing polluting sources of a good versus subsidizing non-polluting sources of the same good. While the model (along with the associated numerical example) shows the optimality of Pigovian taxes, it also shows how much welfare is reduced if subsidies for nonpolluters are employed instead. Further, it shows the optimal tax, given any level of subsidy and the optimal subsidy, given any level of tax.  相似文献   

15.
1 加强旧货行业管理的紧迫性中国旧货协会是由经营旧货 (二手货 )及从事积压品调剂的企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具备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对组织内成员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调查了解旧货流通实际 ,研究旧货流通规律、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为旧货流通企业实际运作提供指导 ;制定行规行约 ,搞好行业自律等。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它既是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 ,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后 ,政府对…  相似文献   

16.
农村NGO的发展与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临的难题。农村NGO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当前,农村NGO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障碍在于其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不足、发展环境不优、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此,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筹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内部管理等措施来促进其参与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7.
熊惠  李婧 《科技和产业》2008,8(9):49-51
易腐物品物流在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各种物流配送模型中,本文针对易腐物品物流特性,站在需求厂商的角度(包括连锁店、零售商等),对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策略问题,对于进一步改善易腐物品物流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丽丽  李荣林 《南方经济》2019,38(5):97-120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引入企业创新机制效应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的工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出口状态、所有制结构及企业所属地区差异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及企业创新对工资分布高分位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周义程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88-91
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纯政府型供给模式必然有效。事实上,公共产品纯政府型供给模式存在着政府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之间的不一致性、政府习惯于垄断和缺乏竞争、政府时常轻产出和缺少事业心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质量的低下和数量的不足。只有审慎地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才不会对该模式过于盲从和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