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中的添加剂及色素种类也越来越多。食品中色素的添加量要遵循食品安全标准,过量添加色素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胭脂红酸作为一种天然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食品中胭脂红酸含量的测定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样品中的胭脂红酸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0~1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 9,加标回收率为85.1%~97.2%,相对标准偏差(n=6)为2.7%~7.4%,检出限为0.3 mg·kg~(-1),说明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胭脂红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正> 1 前言 花色苷(黑豆红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使用的食用色素基本上是化学合成色素。食品毒理学试验证明,化学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近年来,发达国家出于安全考虑,更多的使用天然色素。因此,国际天然色素市场十分活跃,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已成为市场必然发展趋势。 花色苷是以黑豆为原料,经物理方法提制的食品添加剂。黑豆在祖国医学中是一味中药,具有活血、明目、补肾、解毒的功能,以黑豆为原料制成的花色苷属多功能的食品添加  相似文献   

3.
食品讲究色、香、味,尤其是“色”排在第一位。面对五颜六色的诱人食品,许多人尤其是少男少女们为之心动。作为食品添加剂一族的食用色素,可以说是这些食品的“化妆品”,化过妆的食品鲜艳夺目,外形美观,既可促进人的食欲,又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人们在品尝这些食品,感受着视觉和心理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可能为自己的身体引入了美丽的杀手。食用色素又叫食品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等行业。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自动植物和某些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饮料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测试。应用甲醇-水提取试验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在色谱柱上进行分离,之后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检验结果证明:饮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在5.5 min之内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回收率在91.6%~100.3%,RSD为0.66%~2.20%,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5.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但有很多厂家的添加剂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本文对于饮料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希望对食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食品添加剂,许多人都认为其有害于身体健康,觉得只有天然的食品才是最健康的食品。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产物,只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可以放心食用。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海关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始终坚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链条把好食品安全关。  相似文献   

7.
柑橘果皮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柑橘果皮中有价值成分橘香油、橙色素、果胶等的提取方法以及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作为食品中一种重要的添加物质,添加剂在食品安全的大旗下无疑格外引人瞩目。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食用色素、香料、调味品及其他添加剂。它对于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方便食品的加工、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加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目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极为广泛。据统计,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就有3000余种,常用的有680余种。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规模也随之扩大,目前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共有21类1474种,种类相对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现代食品分析中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方式,提出食品营养成分与添加剂的应用测定路径,旨在提升我国食品检测方向上的进一步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食品中若是存在不良物质,人们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苯并芘就是食品中容易出现的不良物质,可致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其进行测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非常高,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中苯并芘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食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通常会在食品生产中使用不同色素,主要是为了提升食品的色彩,刺激人们的食欲。通常来说,食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色素颜色为黄色,而在食品添加色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色素违规添加的现象。色素过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食品色素的检定比较重要,食品中10种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对于食品检测有很大帮助。本文是笔者对色素概述、我国食品色素的现状、食品色素的安全评估以及食品中10种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概括,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又叫高压液相色谱,具有高效、高灵敏度、高速、高压、流动相选择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3.
HPLC法快速测定果汁饮料中胭脂虫红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饮料中胭脂虫红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以C_(18)作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0.5%H_3PO_4溶液(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10μL。本方法胭脂虫红检出限为0.1 mg/kg,回收率为88.9%~98.6%,相对标准偏差为1.87%~3.14%。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食品欺诈行为突出,其中包括违法使用农、兽药,大量滥用食品添加剂及掺杂非食用物质等问题。食品欺诈检测与鉴别受到重视,对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分类、优势及其在食品欺诈问题的检测与鉴别中的价值展开综述分析,为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的应用上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这就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应用不合理,食品添加剂会威胁们的健康。利用传统的方法来检验食品中的添加剂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在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工作中要运用更合理、更科学、更先进的检测方法。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检验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食品中苯并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当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与食品中苯并芘的重要性为根据,深入探索食品中苯并芘的形成和危害、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和具体实验分析以及操作过程与结论分析等方面,旨在提高对食品中苯并芘的测量,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读者点评     
《财经界》1994,(8)
如今,天然食用色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据研究,天然食用色素可以使食品具有鲜艳的颜色。以增加食欲。值得一提的是,天然食用色素使用较安全,色调自然。其缺点是:色谱不全,着色力低,稳定性差,提取成本昂贵,产量极少,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天然食用色素还可用于糕点、果子露、水果糖、汽水、天然饮料酒、果冻、冰淇淋和多种果蔬型饮料中。此外,还是烹饪色、香、味俱佳菜肴的理想着色剂之一。红花黄色素和辣椒红色素还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化妆品着色剂,市场潜力巨大,出口潜力很大。天然食用色素受宠还因为它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人们的保健佳品。迄今为止,我国各地有关部门已推出了品种繁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测定了番茄沙司中的罗丹明B、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苏丹红Ⅰ-Ⅳ等7种染料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样品乙腈超声提取、浓缩过滤后,进行HPLC分离检测;结果在17min内可达到对以上七种非食用色素完全分离。试验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为0.5-50mg/L和0.9993,检出限为3-10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1.3%-3.0%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受到居民的高度关注。为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使得食品安全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采用有效分离分析的方法,提高检测精准度,对食品安全检测有高效作用,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该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作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花青素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溶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红色、紫色以及蓝色等有色蔬菜水果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花青素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花青素的提取工作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