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奎喜  杨岩 《特区经济》2014,(11):137-138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大量流动性进入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美国货币供应M1、股票市场以及联邦基金利率透过汇率、利率和预期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利率渠道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11):44-5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以及流动性过剩将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什么影响,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利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发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实施了以低利率为特征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的国际传导刻画了当前中心-外围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引发未来的全面通货膨胀。一旦流动性过剩发生逆转,将会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基于SVAR和IVAR模型测算获得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证据,然后在本地货币定价模型中纳入贸易融资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出口货币融资、进口货币融资和主导货币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考虑贸易融资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显著放大,说明贸易融资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跨国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在主导货币融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和实际边际成本影响贸易品定价,导致一价定律偏离,从而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和资源的跨国配置效率;主导货币贸易融资还会加剧外围国家的通胀和经济波动,削弱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文章建议积极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实施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战略,有效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包含联邦基金利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PPI、CPI和Shibor这6个变量在内的VAR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美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是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渠道;人民币短期内贬值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不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外贸易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影响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方式,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大宗商品价格是美元加息对我国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才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这些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长期均衡水平;M,1余额在短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但这一机制对M,2而言则不显著;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货币余额的影响遵循不同的动态过程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利率和股市变动分别对M,1和M,2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终针对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货币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指标选择是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关键问题。以M2为代表的广义货币统计受金融全球化影响已不能真实全面反映流动性状况。银行跨境负债是多数国家广义货币统计遗漏的部分,是衡量全球流动性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金融冲击传导的重要途径和金融风险积累的重要原因,将银行跨境负债纳入全球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3-2020年1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沿着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网络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扩张)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投资的负向(正向)影响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企业。影响机制在于,跨国企业通过其内部资本市场与内部供应链,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国关联企业传导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从而影响美国关联企业的投资水平、收入增长、规模扩张与现金持有,并进一步沿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产业关联向其本土企业进行传导。本文补充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新兴市场国家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开放和发展条件下,基于凯恩斯动态货币需求调节方程和Cavoli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外汇储备增加的国内市场利率决定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月度数据的OLS和TSLS回归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影响并不显著,而物价水平、产出和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等变量系数符号不仅与理论预期一致,且检验显著。论文进一步采用了递归的SVAR模型来分析国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的动态冲击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这种动态冲击效应同样十分微弱,说明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有效性和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欧元区及英国等G20五个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影响美元指数的美国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基础货币总和与资本跨境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量化宽松政策对资本跨境流动尤其是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产生较强溢出效应。同时,发达经济体占据产业链高端而通过产业链条对国际贸易形成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通过总量扩张、外汇储备资产积累及生产链条等渠道对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产生溢出效应。为此,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降低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冰冰 《南方经济》2020,39(12):74-89
文章首先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从理论上模拟了我国政策利率传导的基准效应,然后构建SV-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传导的时变效应并根据基准效应计算了传导效率。DSGE理论模拟结果显示,在理想的情况下政策利率可以传导至产出、价格、消费、投资等变量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同时理想的政策利率传导没有时滞效应。从持续期来看,政策利率冲击对产出、价格、消费、投资、劳动力需求等变量的调控效果在中长期趋于收敛,但对工资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收敛趋势。基于SV-TVP-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政策利率对产出、通货膨胀率、消费、投资变量均产生了良好的逆周期调控效果,对通货膨胀率、消费和投资的调控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综合两个模型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政策利率对产出、通货膨胀率、消费、投资的传导效率不断提升,1996-2019年对四个变量的传导效率分别由43%、27%、18%、52%上升至86%、36%、54%、95%。文章推断,所有制差异和利率双轨制可能是现阶段制约传导效率提升的两大问题,应以破解利率双轨制逐步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为抓手推进利率市场化,形成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利率的联动传导机制,同时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打破预算软约束,弱化信贷方面隐性担保的体制优势,使得所有市场主体真正对利率变动敏感,政策调控可以更加顺畅地传导至实体经济。文章的边际贡献在于综合理论模拟和实证研究为利率传导效率和利率市场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