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茶叶市场发展及其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茶叶传统生产和贸易大国,在世界茶叶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世界茶叶市场定价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话语权不大.为增强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对世界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及中国茶叶贸易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在分析世界及中国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基础上,剖析了中国茶叶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49)
目前,我国的茶业经营不断在变化当中,对茶叶市场的开发成了茶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茶叶市场细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本文结合了实际情况,分析了茶叶市场细分的问题,探究了茶叶市场细分对市场开发的重要意义。并且针对目前在茶叶市场开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价格走势,在此基础上利用LA-AIS模型对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日本市场,除斯里兰卡外,中国茶叶的价格竞争力高于其他国家。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策略重点是:不断改善产品质量以符合日本市场的准入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公害茶"有机茶"等茶叶认证标识已逐渐为消费者熟知,成为其判断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标准。但就现实反映,问题茶叶仍在市场上大肆流通,威胁茶叶质量安全。笔者于2009年1月对雅安市的茶叶市场监管机构、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三个市场主体进行了调查,运用SAS系统和一般线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出茶叶市场是一个信息失灵的市场,推导出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各主体在信息系统中地位不对称。鉴于此,笔者建立了茶叶市场信息"天平"模型,均衡各方的信息获取量,以求达到稳定茶叶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在中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茶区面积、茶叶产量以及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浙江茶叶出口呈现的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为了了解近年浙江茶叶贸易的状况和趋向,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着手,并分析了2009年以后浙江茶叶的出口贸易量、出口额、出口品质、出口茶类结构和出口地区市场,同时分析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国内和国际因素。经过对这些要素的判断和剖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要想提升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因素是关键。最后,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茶叶市场管理,采取积极行动,规范茶叶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茶叶经营活动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茶叶市场仍然存在着经营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超标的茶叶、茶叶中加入有害着色剂和假冒名牌产品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了市场秩序。社会各界和  相似文献   

7.
四川茶叶是四川主要出口土特产品之一,最近一些年四川茶叶出口分额呈下降趋势。四川茶叶出口中存在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国际市场茶叶产品质量要求趋严,绿色壁垒不断出现;品牌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产品单一,与市场不对路;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等的问题,因此四川茶叶出口发展应从茶叶生产的源头抓起,将农、工贸相结合,转变观念,加强四川茶叶的品牌建设,从而扩大四川茶叶的出口。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国茶叶出口达20.45万吨、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大国,创我国茶叶出口史上的最高纪录。这表明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走上了中兴之路。在成绩面前,我们应看到:出口市场发展是不平衡的。英国是最大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我茶对英出口进展不大,远未达到历史水平。本文全面研究分析英国茶叶市场今昔,并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叶产制技术交叉的观点,试图对拓展英国市场、优化出口茶叶结构、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700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2000年后,上自君王下至百姓,已经形成了饮茶的习惯。同时在四川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出现茶叶市场,人们在此可以交换或是购买茶叶,这就是茶叶流通市场的雏形。几千年过去了,茶庄、茶叶连锁、茶叶城、网络销售等现代和传统的销售方式并存,共同挤占着茶叶市场份额,而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2004,(5):54-5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人开始喝咖啡之前,欧洲人就体会到了茶叶的魅力。茶叶批发市场在茶叶产地和茶叶销地之间壮大,并推动着中国茶叶市场以及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连锁与特许》2005,(6):14-18
公元前2700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2000年后,上自君王下至百姓,已经形成了饮茶的习惯。同时在四川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出现茶叶市场,人们在此可以交换或是购买茶叶,这就是茶叶流通市场的雏形,几千年过去了.茶庄、茶叶连锁、茶叶城、网络销售等现代和传统的销售方式并存,共同挤占着茶叶市场份额,而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茶叶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目前的情势下,茶叶电商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商环境的分析,茶叶目前的销售模式以及茶叶在电商市场发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在电商环境下发展茶叶市场,调整改善供应链,构建茶叶品牌等相对完善的茶叶电商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3.
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一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茶叶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壁垒是众多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因素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不是产茶区,其茶叶市场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上海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认为要更好地培育和发展上海茶叶市场,企业层面应提高加工技术含量,深化产业组织制度,以文化和品牌促进销售;政府层面则应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规范和管理茶叶市场,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以及强化信息资源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趋势由于茶叶全球消费量的增加和最大产茶国印度国内消费力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发展,将导至国际茶叶市场供货偏紧。随着需求的增长,价格会迂回向上波动,潜在市场的开发将会加快,这是今后十年国际茶叶市场发展的总趋势。以上预测是根据: 一、世界茶叶消费量将不断增长现在,世界47亿人口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仅0.41公斤,还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仍大有销售潜力。消费的变化有两点尤为突出:第一、发达国家中如英国受咖啡和其他饮料的影响,消费量有所下降。1983年英国消费茶叶15万吨,比1972年的19.2万吨下降了20%。据世界茶叶委员会预测:到1988年,英国茶叶消费将降为13万吨,比1983年减少17%。美国是世界第三大茶叶进口国。1983年进口茶叶7.71万吨,通过食品渠道售出茶  相似文献   

16.
许咏梅 《北方经贸》2007,(12):57-58
针对目前茶叶生产和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茶叶行业协会的职能,加强茶叶出口企业行业自律;巩固传统茶叶出口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茶叶产销的宏观管理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但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比重不足30%。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市场特点入手,分析了浙江茶叶出口至发达国家占比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尤璞 《中国商论》2013,(10):20-22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近几年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正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主要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阻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本文研究我国茶叶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目标市场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国茶叶流通体系已日趋成熟,茶叶市场放开经营以后,形成多种流通方式并存格局。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交易的重要方式,我国近10年来已经建成了较完整的茶叶批发市场体系。 在产区,目前规模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有福建安溪的乌龙茶交易市场、浙江新昌的浙东名茶市场、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广西横县的西南茶城等;销区如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和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广州芳村等茶叶批发市场等。据初步统计,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年成交额约为50亿元,占茶叶农业生产总值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马连道并不产茶,却在十余年间成为知名的茶叶集散地。这个奇迹般崛起的特殊的品牌早已成为中国茶叶市场的晴雨表,它的发展历程是面临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的中国茶叶市场的缩影,它的未来走向也是中国茶叶市场正在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