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农业向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部门,也是欧洲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自共同农业政策实施以来,在欧盟各成员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的促进下,欧盟农业取得巨大成就,有效配置了成员国间的要素资源,保护了欧盟整体利益与成员国家农民的利益。通过对欧共体推动下的欧盟成员国农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从农民市场参与度角度分析欧盟合作社对农民利益的影响,从而得到适合中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的了解农民的相关生产、生活的情况,发现生态农业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并为仙女山镇生态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实践途径,真正地去实现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通过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测量统计法对种植农作物的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及其所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率的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马骥 《技术经济》2014,33(9):91-96
利用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种植户粮食种植的化肥利用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在粮食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显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冬小麦种植和夏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都存在省际差异和品种差异;户主是村干部时的化肥利用率比户主不是村干部时的化肥使用率要高;灌溉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化肥损失;土地条件对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提出:要提高粮食种植户的化肥利用率,需要增强农户化肥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加强科学和合理施用化肥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农业——有机农业正在日本兴起.它是作为化学农业的对立物,拒绝使用或最低限度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制品,利用有机物质归还土壤,培肥地力,并利用农田生态系统多样化的方式抑制病虫发生和杂草繁衍的生态农业。它的产品具有品种本来的风味和安全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有机农业的产生是价值观念巨大变化的结果日本有机农业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农业部门为与当时的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相适应,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化肥、农药的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一词是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 Albrecht于1970年提出的,它属于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有别于现代常规农业的替代农业的一种形式。英国学者M.K.Worthingtong(1981)将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Jackson和Benolen(1984)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80年代初,“生态农业”被正式提出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开展起来,并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1984年,我国生态学家曲仲湘等三位专家在全国推行“生态农业”的提案,受到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重视,在北京召开了有11个部委参加的论证会,“生态农业”就被确认下来。国务院环境办提出,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1988年1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何康部长也提出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并认为生态农业是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迅速发展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专业合作社,对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创新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法制化阶段。对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尤其是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寻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活的基地,也是人们食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国家经济存在的基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成因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有机粮和有机食品市场上发展势头良好.作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选择的共同结果,合作社在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沃翠源原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为例,主要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了解和梳理了合作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经验、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为当前时期我国的生态农业合作社运动提供一份一线资料与实践样例.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家成长与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台湾农民合作组织一般包括农业合作社、合作农场以及农民产销班。到上个世 纪90年代后期,台湾有农业合作社252个,合作农场211个,农民产销班6214个。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家是指在农民合作组织中发挥带动作用的人,具体包括农业合作社、合作农场的理事,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农民产销班的班长等。无论是台湾一般农民,还是农政部门的官员,普遍认为,企业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从更宽广的角度理解,台湾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农业在台湾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农业并没有从此一厥不振,不断萎缩,而是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台湾农业实现现代化,显然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首先应该归功于台湾农民的努力,尤其是企业家在农民中所起的带动性作用。李国鼎先生在总结台湾经济发展经验时,指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关键是使农民成为现代经济代理人,实际上就是通过价格信号使他们为市场需求服务。”农民能够对市场价格信号及时准确做出反映,这就使农民由潜在的企业家变成现实的企业家,他将进一步引导其他农民,顺应市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4个欠发达农村的212家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调查,得出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被调查人特征因素,被调查农民中的男性和学历越高者对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更强;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农户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比重越高参与合作社的意愿越强;在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因素中,粮食作物占种植结构比重和农产品出售比重均与参与合作社意愿成负相关性;当地环境特征因素中,地方专业种植养殖的发展程度与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从地形环境特征来看,山地和丘陵地区农户参加合作社意愿较弱,而平原农区农户参与意愿较强。  相似文献   

11.
林先云 《时代经贸》2013,(22):230-231
本文先用数据为证描述了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近几年在我国农村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合作组织。在新的形势下,把分散的农户重新组织起来,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1·以国外为例,国外主要指各种专业合作社、基金会等,如法国农民的这类专业合作社有生产资料供应合作社,收购、加工与销售合作社,谷物油料收购合作社,家禽收购和屠宰合作社,水果蔬菜收购与加工合作社等;德国农民有各种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购销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等;丹麦的农民合作社则无所不包,合作乳品厂、肉制品合作社、饲料…  相似文献   

13.
沈亚军 《发展研究》2007,(10):4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下面简称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已有2000多万个农户.这些合作社虽处初级阶段,但它向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供应、加工等方面的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合作社的十大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农民合作社之所以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合作社的重要功能认识不足。鉴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十大功能,以期提高人们对发展合作社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进合作社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和制定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和计划时,农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一般考虑较少,即使在考虑农业的这种作用时,也只是考虑常规农业(石油农业)在贸工农系统中的原料生产作用、生产特种产品的传统农业和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常规农业的创汇作用,而把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放在一边不屑一顾。这种局面与当今世界农产品需求、市场和生产发展的现实趋势不相适应,现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这类替代农业(又叫做低投入农业)已成为外国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中国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应顺应这一趋势才行。一、现代人类食品需求的生态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人们早已习惯于把常规农业生产的食品称为常规食品;而把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及其它替代农业(即不用化肥、农药和其它人工合成化工品、只以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的经济特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的第二类产品—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外溢效益。它对生态衣业产生三种影响。在负影响的情况下,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就必须来取特殊的政策,使外溢效益得到补偿,生态农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态在业的供给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简介农民专用合作社融资的特点,模式,对农民专用合作社融资的困境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几个支持农民专用合作社融资的几个重要渠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拓展欧共体市场曲如晓1993年1月欧共体各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意味着欧共体内部完全的自由竞争,同时统一对外竞争能力加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90年代是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冲破“欧洲堡垒”,扩大贸易出口,是这一时期对外贸...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焦点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在阐述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因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一书中,刘少奇同志根据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合作制的理论,从我国小生产占极大优势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地阐明了发展合作社、特别是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地论述了发展供销合作社的道路、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刘少奇同志论述供销合作社问题时,总是把它同农民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没有合作社,无产阶级就不能在经济上领导农民,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这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是一个带决定性的问题。”①“合作社问题对于今后农民的趋向和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