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传统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中国股市的高股权溢价只能由投资者的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但是这又会产生所谓的无风险利率之谜,因为投资者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高时,其时间偏好率为负,明显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2.
李兰云  高丹 《财会通讯》2021,(5):23-25,74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异质性机构投资者、股权激励与审计费用三者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独立机构投资者正向影响审计费用,非独立机构投资者负向影响审计费用,即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发挥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在参与公司治理时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引入股权激励作为中介变量,发现股权激励对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在前景理论的行为框架中对风险和激励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模型具体分析了财务经理人的当期货币激励和长期股权激励对其投资时表现出的损失厌恶程度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给定条件下,当期货币激励水平与财务经理人损失厌恶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股权激励水平会使获得货币激励的财务经理人损失厌恶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企业重组中的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按照现行税收政策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重塑企业的股权架构,科学安排重组主体,合理确定重组对价,审慎选择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利用南开大学治理中心设计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研究发现,在控制Beta、净资产收益率、账面市值比、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公司规模因素下,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较高的样本公司,本年度以及下一年度权益资本成本较低,这说明投资者关系管理质量会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套利定价理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套利定价理论假设投资者是喜多厌少的竞争经济主体,资产的收益由多个风险因素生成,通过资市场不可持续存在套利机会、所有完全替代的资产价格相同这一具有现实说服力的法则,推导出了更为一般的资本市场定价模型。本文在探讨套利及套利定模型的基础上,比较研究套利价理论的因子分析方法,最后提出套利定价理论的非线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形态:股权分置即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股票。这就造成了两种股票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市场定价不准确以及股市低迷等问题。对此,我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典型代表清华同方的两次改革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即股权分置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价问题、投资者保护和解决股东间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多层次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本市场多层次性的决定因素 (一)投资者需求的复杂性。资本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投资者: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分;有知情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之分;有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和风险中性之分。笔者认为,投资者的异质性首先体现为风险偏好程度的不同,其次体现为信息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现实生鲜电商预售模式为背景,研究考虑消费者参照价格效应的生鲜产品定价与订购联合决策问题。首先分别构建消费者为损失中性和损失厌恶两种情境下的决策模型,证明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假设需求受产品价格和参照价格共同影响,其中参照价格与产品不同时期的价格相关。最后设计了问题的迭代求解算法并进行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参照价格效应对零售商的利润以及定价和订货策略存在显著影响,当市场上存在较多损失厌恶型消费者时,商家应谨慎采取预售策略;预售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库存风险,产品预售折扣的减小将使订货周期和订货量先减少后增加,并使平均利润的增速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1.
张红 《山东审计》2002,(6):23-24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依照会计制度进行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依照税法处理有所不同。本文试对两者差异进行比较。一、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处理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变革.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因而它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乍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有无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是决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关键,如果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那么通常认为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相似文献   

14.
余珍  周磊 《财会通讯》2022,(3):57-60
本文以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机制、异质性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小规模企业组、管理者能力较高组,数字金融对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高企业股票流动性和减少投资者监督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最后,本文发现数字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丰富了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为数字金融服务实体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在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方面、补价收益确认方面及存货公允价值认定方面存在着缺陷,应从两个方面加以修正.一是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其差额作为当期损失,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二是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应确认的收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补价有关的税金及附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收到的补价.  相似文献   

16.
应唯 《财务与会计》2021,(24):16-20
三、非现金对价 多数情况下,企业转移其商品或服务有权取得的对价是客户支付的现金,此时交易价格为企业取得的现金金额(所取得现金资产的价值).但某些情况下,企业同意客户以非现金资产作为支付对价,例如,以提供商品或服务(如客户提供的商品、广告服务等)方式作为支付对价,也可能以金融资产(如股权、债权资产)、实物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作为支付对价,为了与取得的现金资产保持相同的计量原则,新收入准则要求企业应以取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价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IFRS 15)认为,企业有权取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应与其他准则的计量原则保持一致,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IFRS 2)规定,如果所取得的商品或服务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估计,则企业应通过参照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间接对其进行计量.为此,新收入准则规定,应参照其为取得对价而承诺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间接确定交易价格.这里的单独售价,是指企业在类似环境下向类似客户单独销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对价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对价显著地高于私有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而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对价显著地低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对价的因素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地存在。由于对价过高反映了大股东的损失,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中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相对而言,中央政府、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Williamson的思路,建立了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因素在内的综合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有利于避免按市场规则强行清算带来的专用性资产价值损失,运用包络定理证明专用性程度高的资产具有削减生产成本的作用,专用性程度高的资产以股权融资为佳。  相似文献   

19.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随后第一批四家企业试点方案公布,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全流通,此举本意在于通过推行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改革举措,给投资者以信心,促进市场平稳回暖,但始料不及的是股市出现了大跌,投资者用脚投票对这一举措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对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如下解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