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1988~2009年粮食生产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和单产三个最主要的指标对内蒙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问题,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给。为此,必须构建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商品粮基地建设陈淑兰建立以生产粮食为中心任务的商品粮基地,是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商品率,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如何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粮基地,是十分必要的。一、建设商品粮基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迅速,基本...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粮食生产中,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近些年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节水灌溉设施开发缓慢、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今后应节约耕地资源、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使吉林省的粮食产业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7.
江苏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江苏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以食物生产观念涵复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快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国农业肩负的重大任务。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省受国家保护的优势产业,2004年.国家对农业开始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两增加,一提高”。即:粮食总产增加,全省粮食总产627亿斤,比上年增加124.6亿斤.商品量增加,全省粮豆商品量达406亿斤.比上年增加122.6亿斤;粮食品质提高,各粮食品种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省的涉粮企业也积极抢占市场,努力把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粮食形势进入一个严峻时期。一是需求量不断增加,二是供给增长有限,三是发展后劲不足。限制消费、减少供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国的粮食生产由自给型转入商品型发展阶段,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使粮食形势逐步好转。一 商品社会,价格是调节一切生产的杠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减少粮食征购任务25亿公斤,加大了超购部分,同时将收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加价50%。农民看到了种粮的好处,加上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78—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粮农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一、河北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及在全国的位次从1993年开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种粮积极性迅速高涨,河北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大大改善了粮食供给状况,全省粮食供求平衡有余,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充裕。粮食供求关系由满足生存需要的温饱阶段过渡到满足营养需要的小康阶段,人民生活需求由追求数量消费上升为更加注重食物品质,同时也促使粮食生产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适应市场需求。2001年河北省粮食可供量为4862.5万吨,粮食消费量是2756万吨,供给量是消费量的1.76倍,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同时,河北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位次也比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区和粮食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得长期粮食安全供给保障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构建一个全新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主体,具体内容包括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协调机制、主产区政府和主销区政府之间利益协调机制以及中央政府对主产区政府和主销区政府利益调控。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粮食生产的平均成本,有利于粮食稳产增产,从而有利于提高种粮的土地产出率。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与规模化种植有关,但二者又非等同。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与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息息相关。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各自独立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是市场内生的驱动,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追求而萌生的,也是组织起来的经营主体之间互惠互利的结果。政府对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发挥引导作用。粮食生产领域构建市场与政府的新关系,关键在于政府能否科学认知与正确行事。  相似文献   

15.
张琳琛  王悦  董银果 《经济学家》2022,(11):117-128
本文兼顾考虑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的“效率性”与“安全性”视域,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解析其对粮食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对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国家粮食生产适应性以及出口贸易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其粮食系统可持续性,而对于粮食进口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则会恶化其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条件;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化以及粮食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粮食生产效率、环境效率以及供应安全,但会对国家社会安全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粮食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国家的粮食系统可持续性,但对于农业资源禀赋较高的国家而言并不友好。上述结论为世界各国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篮子与粮食贸易、实现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和事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基本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但在粮食生产出来之后,粮食的归仓入库工作还存在发展瓶颈,制约农民种粮收益的实现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江苏省在做好促进粮食产后归仓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帮助农民做好粮食产后处理和深入推进地方粮食企业改革入手,健全和完善物流链条,规范和平衡各方利益,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归仓入库工作,在破解粮食流通瓶颈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建议国家在江苏等省市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地方粮食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促进地方粮食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提高粮食产后处理和仓储保管能力,实现粮食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目前很多省份受产业效益的驱动,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出台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夯实了农业基础,保障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绍均  李小春 《经济师》2000,(10):163-163
随着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加快 ,我国粮食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 ,人们对粮食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 ,可是优质产品却相对不足 ,而低质产品大量积压 ,给国家财政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有利于调整粮食生产结构 ,引导农民种植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粮食品种 ,压缩劣质品种生产 ,国务院决定 ,对一些品质差、不适应市场需要的粮食品种 (如南方的早籼稻 ) ,从 2 0 0 0年新粮食上市起退出保护价格收购范围 ,这标志着我国粮食改革进入一个由“保护价”到“保优限劣”的新阶段。长期以来 ,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 ,对粮食生产和…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械化水平和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等措施,萨克斯坦的农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口数量等方面。哈萨克斯坦采取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机扩大了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哈尤其反映在粮食播种的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的  相似文献   

20.
庞英  李树超  周蕾  孙巍 《经济地理》2008,28(1):113-117,162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保证这一主题实现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将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分析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以来,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变化态势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是上升和改善的;中国及其三大流域制约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产出规模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稳定粮价、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