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一  凌平 《广告导报》2006,(4):22-22
在2005年与2006年岁末年初交替之际.曾经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今麦郎进军饮料行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日前.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往昔以方便面面孔出现的“今麦郎”将加入到饮品市场厮杀的战团,而目前人气极旺的“超女“张靓颖将以全新造型成为这一新品的形象代言人。“靓““郎”联姻.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了华龙日清志在必得的虎虎生气。  相似文献   

2.
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19日,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现拥有制面、面粉、综合三大事业部,在全国建有包括河北隆尧、邯郸、正定、徐水、秦皇岛,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山东兖州,河南许昌、汤阴,湖南平江,安徽天长,陕西扶风,浙江嘉兴.广东东莞等16个生产基地,下设28个分公司,员工总数2.2万人,总资产达50亿元。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26日上午,行业老大康师傅旗下的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人民币与河北中旺集团合资成立新公司,即河北三太子实业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其中天津顶益以现金的方式出资3亿元人民币,中旺集团以现有的:方面产业的资产进行实物投资。这是中国:方面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合资行为。新公司囊括了中旺集团现有的方便面  相似文献   

4.
动向     
日清携华龙:世界最大制面企业诞生 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华龙面业集团与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合资项目,经过长达5个月的相互考察、谈判磋商,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4月19日,华龙与日清在京签署了合资项目协议。 根据协议,日清出资15.54亿元人民币,与华龙面业集团现有资产合资成立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合资公司中,华龙拥有66.6%的股份,日清拥有33.4%的股份。  相似文献   

5.
萍滔 《市场周刊》2004,(14):45-45
2003年末,“康师傅”旗下的天津顶益食品公司投资3亿元,同河北中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方便面,成为这个行业最大规模的合资协议。康师傅控股公司副总经理滕鸿年坦言,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共同扩大在农村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8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庆祝其新产品今麦郎“骨汤弹面”被指定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面”,同时宣布代表方便面高档和超高档的产品:“今麦郎骨汤弹面”和“今麦郎VIP”正式上市。这也是华龙与日清合资后第一次出击。  相似文献   

7.
在2005年与2006年岁末年初交替之际。曾经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今麦郎进军饮料行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2006年2月19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一家以饮料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国际型饮品企业。而目前人气极旺的“超女”张靓颖将以全新造型成为这一新品的形象代言人。迅速窜红的“超女”张靓颖虽然身居季军,却以令人叹服的唱功而广受好评。“靓”“郎”联姻,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了华龙日清志在必得的虎虎生气。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一提到方便面,首先想到的便是“康师傅”和“统一”。这也难怪,在中国的方便面市场上,“康师傅”、“统一”占领了半壁江山。然而,2002年,这一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华龙方便面以55亿包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与“康师傅”、“统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9.
葛红 《广告导报》2005,(3):107-107
虽然以前华龙集团不是我们公司的客户,但是我们双方也有过接触,并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2004年4月华龙与日清实现联手之后,发展战略调整,致力开拓中国高端方便面市场,而此时的营销和广告策略必然也要上一个台阶,寻求新的突破。得到这个消息后,我们公司积极做了准备,提出了几个方案以供华龙日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永 《华糖商情》2003,(38):42-44
2002年三月份华龙推出了一个重要的产品,即今麦郎方便面,它是华龙的一个高档产品。今麦郎的推出标志着华龙开始全面进攻城市市场。今麦郎方便面不仅对华龙、对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产品。自从康师傅方便面于1992年上市以来,中国大陆的高档方便面市场就一直被康师傅和统一垄断着,两个品牌的合计市场占有率近70%。大陆的众多方便面生产企业只能在中低档市场上有所作为,无奈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尽管在今麦郎推出之前曾经有许多企业包括华龙在内试图进攻高档面市场,但都铩羽而归。从这个角度来讲,华龙这次重拳出击的今麦郎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可以说现在所有的人都在睁大眼睛盯着这个产品,今麦郎成与败的意义都非同小可。一年多过去了,今麦郎到底运作得怎么样?康师傅和统一有什么反应?今麦郎对其他企业有什么启示?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革新 《华糖商情》2001,(33):24-2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以“华龙面.天天见”闻名祖国大江南北的河北华龙集团,七年间,在历经市场经济体制风雨的洗礼,积极拓展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7月28日,华龙集团在2001年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上,又推出9个系列的华龙方便面及5大系列9种口味的饼干系列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7,(9):32-32
据《京华时报》报道: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也不得已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在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说,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朗、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财经界(学术)》2004,(3):58-59
1月5日,朝日啤酒和伊藤忠商社以3.848亿美元(约30亿元),收购由康师傅l3家饮品公司合并组建的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50%的权益。这是近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中涉及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相似文献   

14.
周烨彬 《商务周刊》2009,(23):53-53
11月17日,康师傅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该季营业额上升16.29%至15.37亿美元。这家知名食品企业几乎是全线告捷:方便面营业额同比上升9.59%至5.94亿美元。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康师傅占中国方便面市场销售额的54.2%,稳居第一位;饮品业务营业额同比上升26.26%至8.88亿美元,茶饮料和瓶装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8.7%和24.1%。  相似文献   

15.
《新财富》2003,(10):48-48
复星投资“友谊股份”采用的是今年收购“南钢股份”同样的手法——合资收购,只是此次没有控股。2000年8月,“友谊股份”向控股股东“友谊集团”收购了中国最大连锁超市“联华超市”51%的股权。两月之后,“复星集团”便与“友谊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友谊复星”),双方分别持股48%和52%股权。11月,“友谊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12圈。  相似文献   

17.
任颖秀 《广告大观》2005,(3):113-115
作为我国方便面产业的龙头企业,华龙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在第一阶段发展战略成功实现后.2005年开始携手中央电视台,启动“二次创业”战略:第一阶段:1994—2004年,低端产品铺市场,中端产品创效益,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一步步渗透全国市场,打响知名度。二次创业:2.004年与日清集团“强强联合”之后,进入二次创业阶段,05年开始携手中央电视台,塑造高端、强势的品牌形象,真正实现华龙品牌的展翅腾飞。  相似文献   

18.
任颖秀 《广告导报》2005,(9):99-100
作为我国方便面产业的龙头企业。华龙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在第一阶段发展战略成功实现后。2005年开始携手中央电视台。启动“二次创业”战略。第一阶段:1994-2004年。低端产品铺市场。中端产品创效益。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一步步渗透全国市场。打响知名度。二次创业:2004年与日清集团“强强联合”之后。进入二次创业阶段。05年开始携手中央电视台。塑造高端、强势的品牌形象。真正实现华龙品牌的展翅腾飞。2005年顺利实现开门红。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中国彩电行业的多事之秋:5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受理了美国五河电子公司等三方提交的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彩电的反倾销起诉案。11月4日,TCL与汤姆逊合资成立新公司,在合资新公司的股权上,TCL集团将持有合营公司的67%股权,余下的股权则由汤姆逊持有。合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商。11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彩电倾销案作出初步裁决,裁定中国4家彩电制造商(长虹、TCL、康佳、厦华)在美国市场的倾销幅度为27.9%至45.87%不等。有专家认为。中国彩电的对美出口等于是关上了大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法国达能公司欲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的消息被媒体披露。随后,双方不断以各种形式将合作发展的内幕对外披露,争端不断升级,直至双方开始诉诸法律,一起企业合作双方的内部争端开始演变成为一场社会舆论纷争。为了深层次解析这场覆盖法、理、情的全方位企业之争。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著名投资并购专家肖金泉大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