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7,(43):19-20
如果您是位中国读者,恐怕该为簟泡沫”打开香槟欢庆一番,毕竟过去两年中国大陆股市飙升了超过400%。而如果您不是中国人,那火热的大陆股市基本上与您无缘了,不过现在香港、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股市也开始追随大陆。虽说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但有时候它并没有某些人预想的来得那么快,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结束2010年的股市交易时,想来很多投资者心情复杂。在这一年中,股市整体上出现了调整,股指也在短暂冲高后开始了较大回落,个股方面跌幅在20%以上的品种绝对不是少数。但与此同时,市场也不缺乏投资机会,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所以,对于2010年的股市,感到失落的人有之,斩获极大的也不乏其人。最有意思的是,在2010年的股市交易中,那些以"专家理财"为"卖点"的公募基金,普遍没有跑赢大盘;即便是号称"灵活机动"的私募基金,表现也同样不尽人意。人们希望搞清楚,为什么2010年股市会表现得如此特别?这种具有强烈结构性特征的行情,在2011年是否还会延续?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新区》2004,(2):10-13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融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夏志琼 《开放潮》2002,(1):66-67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对于家庭来说,投资渠道将越来越丰富。为此,人们在家庭理财上,要增强国际意识。那么,2002年家庭理财的胜算机会在哪儿呢?股市:箱体震荡机会不少 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入世,会促使那些不善经营、严重亏损的企业出局;而那些绩优、稳定成长的公司股票将成为股民的宠儿。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股市中理性投资理念会逐步替代感性投机。预计2002年深沪大盘整体保持箱体震荡格局,但是不排除期间会出现大的震荡调整。由于2002年政策面不确定因素较多,深沪市场行情震荡幅度会加大,没有重大政策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才算危机的话,那么中国就没有危机。这个国家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积极发展势头。但同时,世界动荡依然给中国带来了消极影响。经济危机在中国的体现是股市总市值缩水50%,GDP增速从2007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9%,以及出口剧减。  相似文献   

6.
到4月底的时候,回眸一下股市,人们发现这个在年初还不被看好的市场,居然已经连续上涨了4个月,这是2007年10月份以来所没有过的。在这4个月中,沪市综合指数上涨了36.07%,深市成份指数更是上涨了46.52%。若就时下两市股指的具体点位来说,基本已经超过了去年年底时各大证券研究机构对今年股指运行最高点的预测。而有意思的还在于,虽然股市已经有了超出人们预期的上涨,但目前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头部特征,行情似乎依然还有不小的上行潜力。  相似文献   

7.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0):18-18
最近有一份市场调查显示,42.99%的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在15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25.49%的投资者认为,在2000点时才有投资价值;只有不到20%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股市有投资价值,而且40%以上的投资者认为,今年的股市要下跌72%以上才有投资价值。这说明了尽管今年的中国股市在世界市场上表现最惨,但投资者仍然对当前的市场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0,(3):75-75
上证指数3300点没站住、3200破了、3000点也没保住,2010年的中国股市不是雨转阴,就是阴转雨。那么,为何今年以来股市持续着自己的梅雨季走势呢?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境内外市场相互影响是很自然的,如果境外市场有大的下跌,对境内投资者心理产生冲击,股市因此而出现一些回落,大家也都能够理解。但问题是,近来境外市场行情比较强劲,出现了连续大幅度上涨的格局。对于这一点,境内市场基本上没有作出什么明显的反映。而如果境外市场出现调整,那么,境内市场往往是随之大幅度下跌。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是“跟跌不跟涨”。  相似文献   

10.
当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交易拉上帷幕时,相信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心情都是酸楚的,这半年里,沪市综合指数下跌了26.82%,深市成分指数下跌了31.48%,反映两市综合走势的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8.30%。这样的成绩,在世界各主要股市中,仅好于希腊,位列倒数第二。  相似文献   

11.
1.差价法 在股市进出,市场感觉是很重要的,这种感觉不是别人,而必须是自己。自己有了一个市场感觉,在股市多头或空头里,就确定相应的盈利目标:做空利润定低为5%,做多利润定高为10%。那么,为什么要定在10%呢?因为散户处在劣势。即下单慢、跑道不够畅通,而这10%留有了一定的余地。  相似文献   

12.
要进一步扩大地方债试点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2011年要到期一大块债务,2012年仍然会到期一大块债务,有人说一万多亿。有些债务(比如股票)我们在市场上了解股市不好,原因是什么?中国经济增长了8%,大家都承认,但是大家对这些东西心里都没有底,到底有多少风险,政策预期不明朗,没有信心,所以不炒股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朝日新闻》5月23日】什么是泡沫?没有人真正了解。人们往往在泡沫爆裂后才赞同何为泡沫。但当股市指数一年上升超过150%且到下一年的5月上升超过5O%的时候,这就是相当直接的指示器了。  相似文献   

14.
在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股市是个半流通股市……股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与时俱进,不考虑"全流通"问题,那恐怕是不行的。经济学家吴晓求则认为,股市全流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在不太长时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其"全流通"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中国的经济,因而也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追逐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尽管前不久有央行官员公开表示,信贷资金流向股市一事“查无实据”,但从有关方面和人员对信贷流人股市的警告和提醒看,当前的信贷恐怕已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股市。如果今年前5个月的5.84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有约1.16万亿元流向股市是真实的话,那这样的五分之一规模已是非常惊人,足以直接导致股市的暂时回暖,而这种股市的暂时回暖不可避免存在着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16.
李翔 《发展》2012,(7):52-53
对掌权者而言,人们通常会有的责难是,他没有利用拥有的权力和声望来做出更多的建树;而掌权者通常会有的辩护是,如果不是出于自我克制和为大众创造价值的无私感,他们本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糟。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经自我评价说,如果人们认为他60%做的是好事,40%不那么好,他就足够满意。对他而言,显然也存在同样的责难:如果……  相似文献   

17.
唐方欣 《新财经》2005,(10):8-8
上市公司股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令人不禁想起了2001年吴敬琏与厉以宁、萧灼基等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吴敬琏说:“中国股市黑不得……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而厉派提出了“纸尿裤”理论——中国股市像一个婴儿,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纸尿裤,能不能“兜”得住问题。  相似文献   

18.
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康赛……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纷纷走上穷途末路,而隐藏在其背后的,则是一宗又一宗官商勾结,多边营私的舞弊丑闻。假如再没有强有力的规范和法律支持,中国的股市必将成为被“黑洞”吞噬的世界! 近几年,股市丑闻接连不断,ST郑百文公然造假,PT红光虚报利润.使人们在对股市规则不健全深感不安的同时.更惊叹于腐败行为的无孔不入。有资料显示,从1995-2000年。涉及虚报做假等违规行为被处理的上市公司就有3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以上。2000年岁末。康赛集团再爆欺诈黑幕,上百名党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胆敢对“重庆性格”有半点不尊,就会遭到重庆网民密集的砖头打击,且不说这其中骂得是否有理,单就事情本身,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庆人一边尚武,一边尚文的双重性格。这恐怕也是人们经常在一些场合上看到一群在喝酒谈诗文的人,却忽然打起架来的原因。人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一向“干燥的”重庆人却总是对自身形象那么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快讯》2012,(5):32-37
和股市一样,艺术品市场的每一波高潮都会吸引来一大批“新人”的加入。如果说2007、2008年那一轮高峰卷入的更多是个人收藏者,那么2010、2011年这一轮进场的则更多是企业和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