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8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 ,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 ,在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的 10— 2 0年中 ,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那么 ,系统深入地全面综合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粮食主产区乃至整个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对于中国“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广阔农村的主人。“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农民、淡漠农民,而应该满腔热忱地关心农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切实解决广…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经济权利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农民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就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农民的经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 ,是实施振兴中华宏伟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为了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步伐。其主旋律 ,就是增强国力。在广大农村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因为 ,增加农民收入 ,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垫江县辖 2 5个乡镇 ,人口 77.2万人 ,农业人口 77.2万人 ,耕地 6 5 380 8亩 ,人均 0 .85亩 ,农村经济发展欠佳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1392元 ,家庭经营收入占 90 %以上 ,人均纯…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缺乏可靠、有保障的农业支持,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没有相对发达的农村作基础,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知识文明,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还不能称之为整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信用合作社要继续深化改革,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民服务。再一次为农村信用社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我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要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就必须做到“四到位”。1、思想认识到位。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决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学深学透,使《决定》精神入耳入脑,真正认识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将《决定》作为今后农村信…  相似文献   

9.
从“十五”开始 ,我国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 ,难点在农民 ,之所以难 ,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重点在农业 ,之所以重 ,因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亮点在乡镇企业 ,之所以亮 ,因为发展乡镇企业是个大战略 ,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 1997年以来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4年下降 ,粮食生…  相似文献   

10.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 农民增收困难,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很难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参与的体育,就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也就没有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文章从建设体育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角度对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必要性做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农业和农村问题,我们已经形成这样的看法:即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民的小康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可见,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13.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为农村居民从温饱生活向小康生活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农村社会全面建设小康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 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然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实现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6000多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两项合计起来约有一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订的关于小康的16项发展指标体系,到2000年实现了13项,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初级卫生保障体系建设3项指标没有实现,基本问题都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引起了社会的需求不足,工业扩张受到市场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丸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经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状况和特点、以及提高民主素质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宫希魁 《经济学家》2003,(3):120-121
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农民的状况只能得到局部的改善和短期的好转,传统的农业社会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从而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宋秀英 《经济论坛》2003,(24):66-66,70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所以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民实现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均衡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小康,不仅指经济发展,还有政治、文化的提高,以及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农民增收缓慢与此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达标绝非易事,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其中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尤为重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曾作过大量指示。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提倡要大搞农业,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吴敬琏老师长期关注着的一大研究领域.我国改革以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之所以备受人们重视,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12亿多人口和9亿多农民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然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农业不发展,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什么事情就都难以真正做好.二是中国的改革,是在农村率先突破并首战告捷的,21年来我国各个领域所进行的改革,有许多基本经验乃至具体做法都源自于农村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