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建鸣 《江南论坛》2002,(12):35-35,38
本文针对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以及村自治组织和村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一、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乡政村治的新体制,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由“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经过2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村民自治进程中涉及到的多种利益主体出发,将村民自治委员会与党支部、基层政府、经济组织、宗族势力、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最终达到各利益主体在制度化和操作性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据对全国部分县(市、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探讨了中国村民自治进程中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目标、方式、影响因素等基本问题;描述了近年来农村社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开展情况;总结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比较了各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不同模式;揭示并分析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现存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村民自治若干关系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深层拓展引发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即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以及村民自治对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的影响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就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历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有关重大的政策文件,农村经济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即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村两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领导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之一.村民自治拉开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其作用和意义以及它所引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效远远超出了农村基层.从而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了积极而久远的影响.村民自治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但在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同样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与农村市场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历史性创造。虽然经历了 10多年的发展,但普遍地、完整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才刚刚开始。实践中存在发展不平衡、认识上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从村民自治实践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阐述二者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揭示村民自治实践与市场经济发展对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我国农村施行村民自治的宗旨,然而我国村民自治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鉴于我国文化传统和农村组织的自身特点,要完善我国村民自治法律制度要从两方面着手:既要排除行政干预等外部影响,又要排除宗族观念等内部干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实现民主的方式,有其经济制度的支撑,经济制度的变化也要求政治民主与之相适应。探讨新形式的民主自治方式,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贺雪峰  桂华 《开放时代》2022,(4):51-61+6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开始向农村转移大量资源用于建设农村公共品,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借助资源下乡,国家力量在基层变得无比强大,基层治理自主性空间变得狭窄,农民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提供者变成被动的受益人。基层治理出现内卷,治理有效成为问题。最近十多年成都市借助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以村庄为单位,由财政提供村庄公共服务资金,鼓励农民通过村民议事会分配资源,建设村庄公共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分配型民主。成都试验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体来说,国家可以将部分惠农资源按人均转移到村庄,作为村庄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服务资金,再经由村庄民主程序进行资源分配。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通过党建领航,发掘积极分子,动员村民参与,激发村庄活力,形成分配型动员体制,以有效使用国家资源,真正实现基层治理有效,建设一个与强国家相匹配的强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以村民为主体,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创新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本文拟就“村民自治”这一中国农村基层的独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征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村民自治的基本内涵村民自治,顾名思义,就是村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制度化渠道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和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这是党和政府为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奋斗目标,切实扩大亿万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村民自治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人民公社制度是1984年被废除的,真正试行村民自治条例从1987年开始。从那时至今,已近14年了,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1998年经修订的村民自治条例,不仅在人大常委会经过了三审制度,而且在全国各大报上刊登出来,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这样,这个制度从规章本身的修改来看,是慎重和成熟的,所以限得的成效就比较明显。但从村民自治自身来看,仍存在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探访乡镇司法机构、乡镇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等,与各级调解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实际,对农村利益群体的矛盾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模式:比较财政体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农村财政具有城市偏向、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扭曲和提供职能主体的低效率的特性,导致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建立具有公共性、民主性、可持续性与均等性的农村可持续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长效提供,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采购的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古代政府采凤制的变更或替代,是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它是由民主政体中政治家在巩固自身统治的过程中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一般会形成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专六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官员这样一条长长的委托代理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政府采购由于实行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白箱化”,采购官员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由传统政府采下的合谋型的合作博弈变为“囚徒困境”型的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退耕还林工程纳入主流经济学框架中进行分析,对其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首先,在外在性理论框架中讨论开征庇古税的局限性,借用科斯定理自愿的市场交易方式也难以达到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的效果。其次,通过建立一个公共品供给博弈模型阐明了退耕还林由城市居民承担成本的原因,并借用最优税收理论阐明这一理论所导致的政策的社会成本高昂,作为一种替代机制的委托一代理成为节约社会成本的方式。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乡村关系和两委关系没有理顺。就乡村关系来说 ,压力型体制不能保证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 ;就两委关系来说 ,基层党组现状无法适应村民自治的需要。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途径 :一是改革地方治理结构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二是采取正确途径 ,实现两委“一肩挑” ;三是健全法律法规 ,落实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各国证券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造假行为,但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根据“经济主体行为——制度环境——结果评价及政策建议”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违规造假行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得出这种行为其实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在现行政策或制度变迁中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要根治造假行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方兴未艾的原因,一是适应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高度集权、无所不包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农民有了生产经营权、财产处置权和择业自主权,怎么干,干什么,不必听命于他人。二是农民由此而逐渐产生的对村务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渴望即  相似文献   

20.
二元金融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并对农村资金供给产生不同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村资金供给的功能已经超过正规金融机构,这显然偏离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利用“委托-代理”均衡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方法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提出应逐步放宽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约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科学管理和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构建多层次信贷主体;大力整治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进一步提高信贷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