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政,通下情为急",语出明代《薛子论道》,意指为政治国,最急迫的是体察民情。这一千古名训,被历代推崇为治国兴邦准则。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居官必览》警示:"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能否"通  相似文献   

2.
下情事件都有"窗口期",及早核实应对会事半功倍。一旦"窗口期"关闭,则要付出沉重代价。 "为政,通下情为急",语出明代《薛子论道》,意指为政治国,最急迫重要的是通察下面的民情。这一千古名训,被历代推崇为治国兴邦准则。《居官必览》警示:"天下大虑,惟下情不通为可虑。"能否"通下情",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为政通下情,当抓三点。  相似文献   

3.
以关注民生、规范行政行为为着眼点,收入近百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个性"语录"的《声音:中国高层领导谈为政方略》一书近日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讲官品更要讲人品——修养方略"、"依法执政,廉政执法——治国方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方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民方略""、求真务实,反对一切形式主义——作风方略"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要,首在择人."选准人、用好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党委办公厅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我们积极适应重庆新阶段跨越发展的新彤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朱文鸿 《秘书》2012,(6):12-13
古语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为政理念。自古以来,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力量,讲究以德服人。高尚的道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  相似文献   

6.
赵庆 《企业文明》2022,(6):98-99
<正>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英团 《中国就业》2013,(10):56-56
园区授权为何难以到位、行政收费居然可以"砍价"、行政审批为何效率低下、行业协会如何才能"脱钩"、重点项目"黄金施工期"怎成"全线停工期"……近日,湖南省郴州市举行"发展环境整治"专场电视问政,面对现场代表"不加修饰"的质询,多位官员不得不当众多次道歉,承诺迅速整改。(9月20日《长沙晚报》)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要亲口尝一尝。"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电视问政,是一种为政的自信,一种为政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聿"一字的含义为毛笔的笔杆,在之后的使用中便引申为笔直的道路。"律"是泛指一切的规则,如音律、法律,"自律"表明人要自觉地遵守规则和制度,约束自己、管好自己。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廉洁自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和为政之要,也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今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中容易遇到一些把握不好的问题,因而走向错误的道路,梳理一下大致有八类。  相似文献   

9.
陈忠东 《数据》2001,(9):20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它既是指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又是指一套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是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作为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奉行一系列的原则,其核心为"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其内容大体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在法律之下;法律公开;依法行为;司法独立;保障权利和自由;实行"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0.
姚前伟 《民营科技》2013,(9):151-152
现是以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建设阶段工程筹划为依托,重点对"洞通、口通、轨通、电通、车通"等"五通"进行分析总结,为科学、合理、快速进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施工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结合,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论述了"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以及与"以法治国"的关系,提出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体系,在高校中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这是治国方略的强大提升.事实上,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并非仅限于治国,以之治厂亦适用.  相似文献   

13.
集聚在深圳的高端物流企业全球化特征明显,深圳物流企业业务普遍涉外,深圳物流人才流动呈现国际化趋势,这些背景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最终确立"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落实"双通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双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打造"双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双通型"人才培养的硬软件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为师生的国际化成长提供激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通"或"重通集团")紧紧围绕"百年重通"文化品牌,打造重通特色文化,深化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服务生产中心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此过程中,逐渐孕育出以红色重通、绿色重通、蓝色重通为核心特征的"三色重通"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农村是土地管理的难点和热点,从农村土地管理特点上看,建立村级国土协管员队伍是农民自我保护耕地的有益探索,也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  相似文献   

16.
蒋平 《秘书工作》2007,(9):28-29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落实之法,贵在督查.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构建实力、活力、魅力秦皇岛"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探索督查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扎实推动了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体系。儒学文化深沉博大,其中为政治国就是讲的管理。经历了几千年的凝练和发展,儒学文化形成为一种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信仰观念和传统意识.并产生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准则。儒学管理思想对历代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的贡献.其社会和国际影响亦十分广泛、深远。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快。使企业不得不面临着“现代竞争”的挑战。许多企业管理者感到困惑:现代新型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孙书振 《数据》2001,(11):25-26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和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代官联     
<正> 古代为官没有施政演说,但从宋代开始,为官者便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俗称"官联"。古人为官之道和"官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可分以下内容。一曰不贪不贿《七修类稿》载肯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二曰法严法慎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大权,他为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在道署门上撰题道: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三曰克己奉公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清代  相似文献   

20.
韦昌建  张杰 《财会通讯》2021,(20):30-33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沪港通"政策实施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现金持有.同时,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高、企业股价波动程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更显著.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现金持有,从企业现金持有的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