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组织员工幸福感对其工作绩效的深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幸福感的不同研究取向进行梳理和归纳。结果: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可能会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同时工作绩效高低又会通过影响员工个人情绪体验从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心理幸福感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很可能通过某些中介变量如工作幸福感等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在现代社会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从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外在内在两方面影响因素研究主观幸福感,选取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进行问卷调查,516份有效问卷处理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及其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工作任务因子对事业取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人际关系因子对事业取向、职业取向和谋生取向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取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总体工作价值观及事业取向、职业取向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职业取向、谋生取向在人际关系因子影响主观幸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事业取向在工作任务压力因子影响主观幸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建议组织从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降低员工工作压力,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4.
5.
幸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主题,学者们持续和深入的探索旨在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幸福、感知幸福以及获取幸福.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的幸福观念与西方存在很大不同,而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情境特点.本文在回顾梳理西方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试图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指出方向,从而推动幸福感本土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福祉问题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的调查数据,考察分析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人收入的影响,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婚姻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而在其他研究中得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得到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激活理论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本研究从工作领域内的时间压力出发,探讨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广州地区企业员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工作时间压力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倒U型曲线作用,即存在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此时个体主观幸福感达到最高值,低于或者高于最佳工作时间压力水平,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都远离最佳主观幸福感水平;(2)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工作时间压力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倒U型曲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北省某大学150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及其关系。研究结果为:1、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显著。2、在内外控量表上的得分,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3、内控组与外控组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20多家公司的员工为样本检验了员工对股票的“媒介化认知”与其“主观幸福感(SWB)”之间的关系及工作时间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统计数据表明员工对股票的媒介化认知对其主观聿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控制年龄、教育、工作性质等变量下,工作时间越长,员工对股票的媒介化认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大七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方法.抽取南昌大学33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3.0、LISREL8.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构方程表明,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随和、重情、和利他这三个特质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随和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1.
王詠 《企业文明》2012,(4):23-25
在后现代物质文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与幸福却逐渐退化失落的今天,幸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关注,无论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还是家庭、企业、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国家幸福指数的评估和应用.而我国从关注GDP到关注民生、和谐、绿色发展,到2011年两会期间"幸福"成为媒体热词,之后进一步成为各地政府的施政纲领,"幸福广东"、"幸福北京"、"幸福重庆"纷纷提出,也正反应了这一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大七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方法:抽取南昌大学33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13.0、LISREL8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构方程表明,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随和、重情、和利他这三个特质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随和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情绪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者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源——脱离模型,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情绪幸福感的双变量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和情绪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工作要求越高,情绪幸福感越低;(2)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工作资源越高,情绪幸福感越高;(3)心理脱离在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的情绪幸福感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相似文献   

15.
工作幸福感的概念演进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当前所从事工作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作幸福感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首先,探究了工作幸福感的哲学本源、研究发展路径及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的概念演进模型.其次,在对工作幸福感的结构与测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工作幸福感测量的主要类型并对其优劣进行分析.最后,在对工作幸福感的概念内涵、外廷及稳定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提出从多层次和跨文化适用性的角度开展测量研究的建议,并构建了一个工作幸福感未来测量研究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广泛收集员工各类信息是组织进行数字化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而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员工信息隐私的侵犯,进而可能对员工的工作体验如工作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员工信息隐私侵犯感知是否以及如何破坏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认为,信息隐私侵犯感知增强员工工作压力,进而降低员工工作幸福感,而员工工作自主性能够弱化这一负面效应。通过收集346份三阶段的员工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1)信息隐私侵犯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2)工作压力在信息隐私侵犯感知与员工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员工工作自主性显著弱化信息隐私侵犯感知通过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即员工工作自主性越高,信息隐私侵犯感知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间接影响越弱;反之,越强。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我们对于信息隐私侵犯负面结果的理解,为组织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员工信息隐私进行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对时间、收入与幸福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家庭时间、收入与个体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时间自由的货币价值,结果表明:对于全部家庭来讲,自由时间、收入的增加均能够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且这种正向影响的显著程度比较强;自由时间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主观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个体当月总收入增加5.89个百分点。这一结论蕴含的政策含义是: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经济发展既要着眼于提高个体收入,又要通过改革来增加自由时间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6-2018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夏普利分解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超时劳动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分样本分析、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替换变量法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研究表明,超时劳动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超时劳动对幸福感的解释力仅次于收入和健康,贡献率高于10%;超时劳动挤出了农民工的教育和娱乐投资,降低了其市民化融入水平,导致该群体幸福感的恶化。此外,收入提升削弱了超时劳动对幸福感的负向影响,教育程度正向调节超时劳动对幸福感的负效应。超时劳动对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异质性。因此,缓解农民工超时劳动是提高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沟通越来越盛行,员工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沟通带来的电子沟通压力成为每个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电子沟通,学者们注意到非工作时间的电子沟通与工作-生活平衡的冲突,但尚未刻画出工作场景的电子沟通即时响应压力(简称:电子沟通压力)对员工工作情绪幸福感的影响过程。本文基于个人资源分配理论,研究电子沟通压力对工作情绪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认知效能的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场所中,电子沟通压力显著负向影响了工作情绪幸福感;认知效能在这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调节了电子沟通压力对工作情绪幸福感的影响,但在电子沟通压力影响认知效能中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数据的支持。本文在理论上从工作场景视角提供了电子沟通即时响压力研究的新方向,在实践上为个人和组织压力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