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来源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巨大提高,但居民间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本文计算了1978~2007年我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通过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比较分析了城镇内、农村内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各分项收入的影响作用,并以城乡基尼系数为例对差距增量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农村、城乡间和全国基尼系数都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从收入来源来看,各分项收入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城乡差距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思想,探讨编制地区间价格指数的方法,进行我国内部地区间的价格水平比较,并且利用地区间价格指数将名义收入转换为实际收入,重新测算基尼系数。地区间价格指数显示,我国的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大,可贸易商品地区间价格差异相对较小,不可贸易商品地区间价格差异相对较大;各地价格水平与居民名义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各地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以居民实际收入测算的基尼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其非参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改进已有很多,但对具有明显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中国来说,目前度量贫富差距的方法还有很多不适宜的地方甚至缺陷。本文基于全国先行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以各地区的基尼系数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基尼系数的新概念,建立了计算全国基尼系数的改进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测算了我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同时就2010年不同地区,1995、2001、2010年不同时间的基尼系数做了非参数的核密度估计,分析了时间上和区域上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我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度量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的演变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收入差距扩大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城乡分割、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要理解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需要分别考察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因为这四个方面的收入差距是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组成部分。1、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改革以前的农村收入分配具有很浓的平均主义色彩,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的资料,1978年的农村基尼系数估计为0.21—0.22…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时空差异。研究方法: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和城镇化发展匹配性理论。研究结果:(1)甘肃省14个市州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其中相对于建设用地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最高,而且各指标在各地区间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不平衡性。(2)甘肃省2004~2008年间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GDP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匹配程度也较高,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其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匹配性程度也较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高,但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统计方法基尼系数的推算及结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的特点,对相应的基尼系数计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给出了一种推算方法,计算了1982-2001年城镇、农村和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对推算出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结果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分析了地区间网站发展的差异,说明地区间网站发展不均衡差距正逐渐缩小,影响网站密度的主要因素有人均教育投入、人均GDP、人均工资、城镇每百户居民电脑拥有量,并提出发展我国中西部互联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5年的0.45,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2005年的0.46,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2005年的0.455。在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9.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根据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投向地方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引入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著名的Theil指数,结合1993年、1998年和2003年的各省所在地市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I)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PCI),分析了1993年~1998年~2003我国省内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不平衡、农村之间不平衡演化及其对国家开发银行区域政策的启示。通过分析指出:开行的区域发展政策不应建立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带这一粗略划分上,如果进一步细分,其效果会更明显;对于城乡不平衡、城镇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开行的政策导向应重点关注城乡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财政自给系数、财政能力系数和人均财政收入基尼系数等指标,得出我国财政区域差距较大、地区不均等问题突出,且呈扩大趋势;地区间人均财政收支差距大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本文在分析造成我国财政不均等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占比,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12.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胡祖光 《经济研究》2004,39(9):60-69
本文针对《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单列而难以直接测算城乡合一基尼系数的情况 ,证明了 :在收入五分法下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可以五分法中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各自所占的收入比重之差来简易计算。文章以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出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为三分之一 ,并用推导出的简易公式对世界银行利用收入五分法所公布的 3 2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 ,结果发现 ,以笔者的简易公式所计算出的基尼系数与世界银行公布的基尼系数极其接近。本文关于基尼系数的简易计算公式及其理论最佳值的分析 ,为中国城乡合一的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尼系数的子群分解公式有多种形式,不同分解公式的实证结论有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群内基尼系数的权数以及群间不平等指标所应具备的基尼系数内涵,提出了一个新的群间不平等指标,从而给出了一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利用这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本文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城乡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群间不平等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城镇群内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这是促使中国总体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3--2012年数据,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分析河南省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绝对差距都在持续加大,其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全省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相对合理,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大于城镇。最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磊  谢小璐 《技术经济》2013,(7):96-100
用6个指标反映中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2003—2011年中国城乡金融发展对基尼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金融中介效率、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和金融行业劳动力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缩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艳萍  张瑜 《经济地理》2012,32(9):126-131
以山西省农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消费性支出函数为工具,利用Panel Date模型对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进行检验和实证研究,反映出近5年来山西省各地区农民消费的一般特征,并结合山西省11个地市差异以及农村居民的现状与消费结构差异的关系进行分析,不同地区的消费行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要素流动性、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等区域经济基础要素与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结果表明,在山西省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的局势下,收入层次的提高,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注重对少数民族居民的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18.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residential sector offer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conserving resources. However, much of the current debate regar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housing market focuses on th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determinan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neglecting the role of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resident household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use of gas and electric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dwelling as compared to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s.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a sample of more than 300,000 Dutch homes and their occup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idential gas consumption is determined principally by structural dwell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vintage, building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welling, whil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aries more directly with household composition, in particular income and family composition. Combining these results with projections on futur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trends, we find that, even absent price increases for residential energ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ir increasing wealth will roughly offset improvements i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building stock resulting from policy interventions and natural rev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诗娥  杨汝岱 《经济评论》2012,(1):76-84,107
经验观察发现,三十年来,我国省际城乡居民消费一直存在"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越大"的现象。本文构建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不同模型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集体贫困"之后,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二十年间显得尤为突出。而一些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开始下降,这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还从社会发展、经济现状、政府行为、基础设施和对外贸易五个方面对影响省际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表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有助于迈向理想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可划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模型,运用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投资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则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