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东南置业》2005,(91):74-74
福建华洲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泉港公司副总经理朱双鸿:泉港楼盘开发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维护体系 从泉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来看,相对于晋江、石狮产业群经济,泉港经济属慢热经济,所以对房地产、商业发展的推动力是由弱至强的趋势。从目前的泉港楼市来看,泉港房地产开发可谓是“漫天飞雪”,到年是现楼或在建、待建的项目,而目前泉港人气、购买力明显不足,现楼空置率颇高,楼市过热,房产市场的消化量与城市开发速度并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房价下跌的城市越来越多,房企销售状况堪忧,地方政府急于"救市"——楼市是上还是下,各方焦虑不安行业龙头万科的连续发声,让关于房地产前景的讨论再次站到了前台6月25日,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万科B转H股收官、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时表态称,如果中国房价再不调整,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有可能比当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更严重。此前两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万科总裁郁亮名为《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郁亮表示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最黄金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10,(6):2-2
新政"满月",政府、发展商、消费者陷入三方观望的"胶着"状态,谁胜谁负亦难料,令人想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新《三国》。对于目前的房地产形势,舆论是一边倒地认为"成交低迷,房价必降",任志强先生出言"新政是抑制投资,不是打压房价",岂料话音未落,皮鞋横飞。  相似文献   

4.
《楼市》2008,(Z1)
2007年的杭州楼市非常的不平凡,活跃程度和变化幅度都是历年之最,异常的"繁荣"打破了市场尘封多年的各项纪录。前三季度的热胀和四季度的冷缩,让不少消费者迷失了方向。楼市的千变万化在法规、金融、土地、市场四大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无不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做自己的加减之法。住房保障调控止沸、缩紧银根限贷成风、土地拍卖屡破纪录、房源疯抢房价翻倍,让2007的杭州楼市好不热闹。回顾2007展望2008,我们购房者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2007年楼市的波澜壮阔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回顾和反思;2008年的扑朔迷离近在眼前,我们必须直面和博弈。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岁末年初的大盘点之际我们希望通过四大领域的加减法,让您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5.
本栏目名为鼓楼张望,实为张望股市楼市,自然对股市和楼市的关系倍加关注。最近看到网上热帖说,股市将对楼市“致命一击”,引来诸多议论。而笔者春节后参加一个以2007年杭州楼市形势分析为主题的研讨会上,诸多开发商也纷纷以此说事。这里也就不妨继续讨论一番。  相似文献   

6.
《楼市》2004,(20)
我们给楼盘一个新的评判名词:智商。今天的楼盘,外观靓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已远远不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的房子还必须“聪明”,比如它能实现各种功能,它能创造一个方便、安全、舒适、高效的环境,它能自主地成为一个有效运行的机体,它还是生态、环保、节能的,更重要的是,它依托现代智能化技术实现各种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楼盘“智商”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北京继亚运村,CBD之后,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京城楼市的又一后起之秀,是近两年北京楼价涨幅最大的区位,这主要是因为西区的景观价值相比其他区域有着天然的优势。 西部地区主要由万柳和西山(香山)两大板块组成,热销楼盘主要集中于西三环紫竹桥向西至西四环以外的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庆、芜湖城市对楼市政策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微调,内容涉及限购门槛、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  相似文献   

9.
虽然今年"五一"以精装版登场,但楼市却依旧热闹非凡。刚刚有深圳地产商用女性的"低胸"做了广告,5月9号开幕的武汉春季房交会现场,又出现了美女身裹广告卖房的"裸秀",令观众们耳目一新。"活色天香"的现场大戏还没演完,一个泄露暴利"天机"的"小男孩"——武汉东星集团就跳出来,以实际行动"轰下武汉高房价"。  相似文献   

10.
11.
李频 《上海房地》2012,(8):59-59
楼市在今年5月出现“回暖”迹象,6月依然热销,7月仍延续这一行情——重点城市的住宅成交量明显回升,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恐慌,有些开发商趁机提价,与“房价合理回归”柑障而行。目前楼市的现状与“稳增长”背景下的信贷政策放松有关,但“回暖”本身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5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楼市新政实施细则中,有“同一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住房”规定。在房价虚高不下、住房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北京市推出“限购令”来打击和遏制楼市投机、投资行为,意图让楼市回归居住属性,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一些人特别是地产界人士的反对,认为此举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则,侵犯了公民购房的权利,是政府权力对市场经济和公民权利的侵害。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新盘倍出的时代,近百个楼盘在今年放量;这是一个买不到房的时代,百套房源数千人在抢购。打新,意味着能买到价格更低的房子、升值潜力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楼层、更佳的户型、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炎炎夏日,心向大海。 多场大雨,让身处内陆城市的人们无须远行即可感受“城市海洋”的风景。北京、南京、武汉……随处可见积水,大城市的水位,像房子的价位一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五一”,所不同的是,七天长假压缩至三天。短短的三天,能否结束观望、扭转颓势?《房地产导刊》记者兵分五路走盘探市。  相似文献   

16.
“现在说回暖为时尚早。”中原地产北方区总经理李文杰说。 在2月下旬发布的全国25个大中城市及10个小城市新建商品房的最新统计数据,除个别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成交量较春节前猛增。北京新房成交量增幅达63.66%,上海为83.71%,杭州为98.82%,深圳超过50%。宁波、贵阳、扬州等地的成交量增幅更达到100%以上。一时间楼市“回暖”之说给地产行业带来了久违的喜色。  相似文献   

17.
个贷首付门槛提高且审批环节严厉,将超出许多人的支付能力,尤其会打击那些投资投机客,其对楼市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此外,开发贷收紧,在开发资金上卡住了开发商,开发商开始经历一个大的挑战和考验,房地产行业新一轮大洗牌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8.
和荒诞戏剧中久等不至的"戈多"一样,"楼市末日"最终没有在2012年到莱2012年年初盛传的楼市崩盘预言,最终没有上演。过去的一年里,楼市两度回暖,而在"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舆论下,房价在年初的徘徊之后恢复了涨势。对于普通购房人而言,等待房价大跌这个"戈多",显然不如对住房保障抱有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9.
华伟  赵健 《上海房地》2008,(11):24-25
在当前国外经济形势剧烈震荡下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措施,旨在保持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上海市政府今年10月22日颁布的有关上海楼市14条利好政策,将成为促进上海房市回暖、拉动国内需求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齐鸣 《中国企业家》2010,(11):22-22
中国本轮楼市调控的幅度到底会有多大,楼市新政将如何收官P有房族、无房族都难以置身事外,关注中国经济走向和社会发展前景的人也不得不多花点时间去思考。贵刊5月下封面《地产:未尽的清算》虽然是一篇全景式的报道,但很多地方还是点中了症结,深入和力度比之前很多报道还是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