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复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学的复兴,而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将随着传统建筑的理念复兴而逐步走向城市设计与城市文艺的复兴之路。对于正在蓬勃向上的中华民族而言,传统建筑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影射着中华文明与文化艺术的复兴。这一复兴它并不是照抄照搬,也不是修旧如旧,更不是从传统到传统,而是通过传统、文脉、和谐、神韵等等的结合,真正达到城市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艺术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存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理念,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中,书法家不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是时代艺术文化的开拓者。社会需要有更多的学者型的书法家,真正扬起民族文化复兴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不懈追求。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世界环境文化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刘美 《环球财经》2011,(5):120-121
有人评价道,“大明衣冠论坛”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掀起的传统文化复兴风潮,而《Q版大明衣冠图志》的出版,则是这场文化复兴从冷门走向主流、从互联网小圈子走向普罗大众的里程碑。对于这些赞誉,“大明衣冠论坛”创始人、《Q版大明衣冠图志》作者、网名“撷芳主人”的董进表现得十分平静,“我没有多么崇高的追求,只是想一心扑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5.
黄攀 《魅力中国》2014,(25):26-26
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民众的文化价值观的动向,而在这种价值观中“国民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为国民自信是一种公认的成熟的国民文化心态,是伴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无形动力。然而,这种国民文化自信的培养关键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面对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国民文化的自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已近成为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对俄罗斯民族的复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俄罗斯文化中的大国情结、俄罗斯历史嬗变中不断强化的民族主义、开放而非封闭的俄罗斯文化属性、东正教文化的民族凝聚力、俄罗斯传统理念中的忍耐精神,以及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意识和救世情结等文化因素,在俄罗斯大国复兴的战略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30年,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则是一个短暂的历史瞬间。本文回顾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最鲜明的特点:快、变、好、强,并认为思维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重大实践的先导性灵魂,同时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性文化力量。我们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思维创新在改革开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继续改革开放的先导性灵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性文化力量,使中国人走进思维创新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8.
贺兰英 《黑河学刊》2012,(7):142-144
中国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又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中国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深入研习、挖掘和发扬中国文化在培养民族性格、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抵御和平演变、提高我国软实力及实现民族复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谭锐 《黑河学刊》2011,(9):42-4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是从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向中国人民提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各种阶级力量和各派政治势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索,但都未能完成民族复兴之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选择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我们的发展之路,然而这条道路却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尚尔靓 《东北之窗》2012,(22):102-103
党的十八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全面规划和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大连必须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以文化建设的新思维,采取政府主导、项目管理、重点扶持方式,实施大连文化创新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率先步入国家文化强市行列。  相似文献   

11.
鲍俊辉 《发展》2007,(7):105-106
每个时代的进步无一不和当时的精神道德文化建设相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呼唤着一大批有崇高道德精神的人才。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之必需,是学校发展之急务。  相似文献   

12.
对文化名酒品牌来说,文化曾把它们高高举起,也曾让它们重重摔落。因此,合理利用文化,而不是过度依赖文化,才是它们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佐证,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做到: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坚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熟练掌握国际游戏规则,正确处理民族尊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2007,(8):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为其中之一。29年的实践已经使国人深信,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主义思潮.与此同时,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国粹为号召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特别是"儒学复兴"运动达到了"五四"以来的最高潮.文章从3个角度界定了"儒学复兴"的内容和本质,并通过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对两者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民族主义并没有天然联系.当代所谓的"儒学复兴",不过是民族主义者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争夺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王华 《魅力中国》2014,(10):248-248
正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地位和作用,把握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摩罗 《环球财经》2013,(6):112-115
“中国梦”是在近代以来在反抗侵略、反抗殖民、反抗掠夺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摆脱西方压迫、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坚强意志。中国梦既是谋求民族复兴的意愿,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探索与承担,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价值倾向,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际社会所抱有的责任心,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钱坤 《环球财经》2012,(1):90-93
与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等硬实力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较为落后。中国《文化软实力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如何尽快弥补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这一短板,是中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本刊此次特别专访了长期研究软实力建设问题的新盟国际公关顾问公司创始人武红女士,就软实力建设中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希望此次报道能够为软实力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用半个小时讲《中华文化的复兴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时间肯定是相当紧张,只能讲几个看法或者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合作经济》2007,(2):63-63
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本书通过解读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