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政策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镇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原因是: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财政体系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住房市场改革所产生的不平等效应。因此,中国2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应当进行重新调整,除了收入贫困之外,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问题;同时,其反贫困政策应当是一个包括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疆城镇居民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转型期间新旧体制的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本根据国际国内比较通用的方法测算出新疆城镇居民贫困线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贫困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广泛存在着。本文从我国城市反贫困的现实入手 ,建构了一个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框架。作者认为 :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建构 ,对于缓解乃至消除贫困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汉媚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1,31(10):1610-1617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探讨中国城市贫困的标准和内涵,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描述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异,并且按照城市贫困发生率划分为基本脱贫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高度贫困区和剧烈贫困区五个区域,再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特征、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五个方面解析成因。最后得出四个结论:一是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城市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为中部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二是失业人口是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三是城市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突出,该群体成为社会变迁中的被淘汰者;四是农民工成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越大农民工规模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8.
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库区扶贫开发的对象是针对没有解决温饱和没有稳定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基本目标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长期目标是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温饱问题,而且包括基本的住宿、医疗、清洁饮用水、基本教育、交通等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需求。最后,提出了反贫困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砖国家"在失业率、贫困指数、贫困差距指数、基尼系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社会贫困问题不容乐观。为治理贫困,"金砖国家"在促进就业、增加生活补贴、缩小贫富差距、吸引利用外资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金砖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可以相互借鉴,这一研究也为当前中国制定治理贫困的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熊主武 《经济师》2007,(8):53-53
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增强经济活力是城市反贫困的前提条件,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是城市反贫困的基础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反贫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反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为九.五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建立西南城市居民最低硪活保障线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分报告,中心是针对西南地区特殊的经济、历史、社会发展背景,深入地分析并论证了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或处理好“西南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与区域发展落后,地方救助能力低”这一特殊困难或矛盾,提高反城市贫困的社会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以期能给决策部门制定解决西南城市贫困的可行方案提供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层面下的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对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自助保障功能。我国城市贫困迅速发展的一大诱因是城市贫困者的社会资本下降。提升城市贫困者的社会资本,是缓解我国城市贫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和民间组织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3.
安树伟 《经济地理》1999,19(5):36-39
本文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分析了秦巴山区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反贫困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贫困问题发生了一个转变——从农村贫困到城市贫困的转变。同时,中国走上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有特色的反贫困之路,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贫困者教育水平低下、健康状况较差、知识和技能缺乏,因而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在某些方面使城市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张楠 《时代经贸》2009,(12):12-13,11
现阶段,城市贫困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促进和保障贫困群体的就业、生活与福利,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容回避的问题。本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一些应用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城市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从巴西反贫困经验看,中国在城市反贫困问题上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阶层收入,保护农村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给予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昕 《时代经贸》2010,(18):26-27
贫困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测度对我国的反贫困实践具有启发意义。农业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单一和制度变迁使得部分农民陷于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对贫困人口不仅仅要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扶持,更要在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作为反贫困的主要工作内容的同时,对贫困人口实施专门的社会、政治、科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万青 《经济学动态》2005,(10):15-116
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5~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此次会议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贫困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测度对我国的反贫困实践具有启发意义.农业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单一和制度变迁使得部分农民陷于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对赞困人口不仅仅要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扶持,更要在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作为反贫困的主要工作内客的同时,对贫困人口实施专门的社会、政治、科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符廷銮 《时代经贸》2012,(10):63-63,6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目前的贫困现状兼具“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武陵山地区贫困共性。对恩施州贫困现状和反贫困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