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如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每一个时代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1857年8月《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作了集中的阐述,其中的一些结论在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看来仍不能说已经过时。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向的改革走向深化时,中国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扩大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重点揭示了四大领域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他的一些方法论研究也对我们国家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理论精华之一,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分析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过程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要针对蒲鲁东颠倒地理解经济范畴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唯心主义地理解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的批判。从马克思对蒲鲁东这三个方面的批判过程中,进而可以看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理论分界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一生并没有写过货币伦理的专著,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货币伦理思想.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本文就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伦理思想的继承和批判进行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辩证法指的是生产力是一个多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以辩证法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认识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掌握生产力辩证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论述第4个大问题--生产时特别提请注意8点,其中第5点就是:"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这样一种辩证法,它的界限应当确定,它不抹煞现实区别."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为根据和核心,其目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断增殖。马克思将劳动视为人的类本质,经济利益与思维意识的问题应以劳动作为根本出发点,建立了批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张在生产实践中剥夺资本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恢复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当代强音,具有更高层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1845年,马克思写了两部论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著成,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而其中,马克思集中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由于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最突出的反映在他的唯心主义宗教观中,所以,马克思从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开始。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向唯物主义和实现哲学变革方面的重要转变。在哲学史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自然物供人类需要……生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 “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生产创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资本论》的写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平等交换表象下的不平等实质,论证了以自由、平等理念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交往关系如何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走向其自身反面。然而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分配公正问题,马克思无暇进行专门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要正确解读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必须研究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和马克思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蒲鲁东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现这一崭新的理论武器对蒲鲁东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进行了彻底批判.经济学和哲学要实现内在的结合,《哲学的贫困》给我们的启示是:“结合”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结合”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要以实践为基础,从中不断吸取养料,保持理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分配理论,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其分配理论的核心.马克思是在批判继承他人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分配理论体系.他的分配理论思想严密,内容丰富,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对于我国分配理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国家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国家思想呈现新旧观点冲突的情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于历史学的大量材料,全面清算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思想,从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奠基于"社会现实生活",成熟的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创立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张彦 《秘书工作》2023,(9):73-75
<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在法国巴黎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青年马克思首次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尝试解决“历史之谜”的著作。自1932年发表以来,《手稿》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手稿,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将其中的部分译文发表。该《手稿》自问世80多年来,其学术价值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其中的异化理论就异化的本质、异化的表现、异化的扬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分析之中。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剩余价值产生条件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和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剩余价值无非是剩余劳动或经济剩余的特殊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剩余价值理论对市场经济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第18期生活《留住科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制度深受马克思思想影响。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罪恶的,工人不过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因此,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所有自称推翻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批判分析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并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同时,他的提出的许多观点较为理想化,明显带有过渡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