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些年来,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部分资源国的动荡和战争带来的严峻形势,油气合作和新项目开发等各项业务仍然取得了丰硕成果,"海外大庆"也已经胜利建成,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广泛深入和细致持久的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供应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正面临严峻挑战,去年下半年发生的油荒、电荒拉响了能源警报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双管齐下”策略:一是中国石油公司应积极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将权益产量尽可能多地运回国内;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贸易,实施进口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王越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9):118-127
近年,“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估计为1.5亿吨油当量,增长6%。中国石油企业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之势,加快海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布局,加紧对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无论以企业风险投资经济评价的角度,还是以国家投资合作战略布局的高度,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研究都是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的基础,也是拓展区域性合作共赢、实现国家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世界主要油气富集地区发生剧烈动荡、海外项目经营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保持了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海外油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在继续与重点资源国开展合作的同时,与周边国家的政府间能源合作在2011年取得了新的成果;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在多领域拓展国际油气合作,民营企业对外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实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2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已基本建成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油价持续低迷,国内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石油下一步海外资源战略该怎样走,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中国石油过去实施海外资源战略过度集中在高风险国家,而且多数项目将面临合同到期等严峻挑战.建议中国石油海外资源新战略应以“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全产业链深度合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推进“中国-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自供给体系”建设,积极审慎地获取低风险国家油气资产,平衡海外油气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发展(1993-1996年)、基础发展(1997-2002年)、快速发展(2003-2008年)和规模发展(2009年以后)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20年来,中国石油海外投资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截至2012年底,中国石油在海外31个国家管理运作着82个油气投资项目,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炼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兼顾陆上和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资产组合。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强化资源保障、发挥整体优势、立足专业管理、实施差异化运营,继续推动海外投资业务实现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近期联合发布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数据,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油气产量突破2亿吨。与此同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双创新高,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45.3%。从国内情况看,石油产量2015年达到历史新高2.15亿吨后,受资源劣质化和低油价等因素影响,连续三年下降,2018年产量不足1.9亿吨;天然气产量虽持续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增长的需求。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2018年国家提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决策,相关部委协调力度明显加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和苏丹石油合作已经走过20个春秋。20年来,代表中国石油与苏丹开展油气合作的尼罗河公司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苏丹和南苏丹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攻克了油田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多项世界级难题,与苏丹人民共同构建了苏丹完整的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使苏丹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拥有完整石油产业链的石油出口国,为非洲国家利用自有资源发展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2005年中国共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布)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从苏丹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尼日尔、乍得、毛里塔尼亚、埃及、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安哥拉等14个国家,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有27个.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石油项目合作中确立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广泛信任.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比较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公司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使中非石油合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建议加大国家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推广集勘探、开发和融资为一体的"安哥拉模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投资建设炼厂,实现海外石油基地的上下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2009年海外油气上游投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已在全球31个国家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2009年对外投资超过200亿美元。这些投资具有"项目大、领域广、方式多"的新特点。2009年海外作业产量预计突破1.1亿吨,权益产量约5500万吨。中国与资源国的政府间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签订了相关贷款合作协议,开创了"政府指导,商业运作,金融促贸易,贷款换石油"的互利双赢新模式。中国企业在中东两个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伊拉克和伊朗获得了油气投资的重大突破,为今后海外油气业务再次取得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中国公司成功进行11起油气并购项目,交易金额近160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中俄原油管道和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基本完工,为未来保障中国原油供应安全和进口渠道多元化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石油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排头兵,借力国家战略指引,加速推进海外油气上游合作,是历史的机遇和现实的选择。"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战略构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涉及65个国家,覆盖特提斯油气富集域的大部分区域,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朱九成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1-46,126
2011年,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上游并购显现新的特点,中资背景的独立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连续成功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上游资产并投入运营.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型项目起步,采取谨慎稳妥的投资战略,以边际油田开发项目为重点;关注风险较低的滚动勘探和潜力较大的前缘勘探项目,特别是政治高敏感地区的项目;适度介入以页岩气、页岩油或致密油为主的非常规资源项目.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及油气行业环境为中国独立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依靠专业服务团队科学合理地筛选油气项目,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资产分布上互相补充,在项目运作上互相协同.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30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的同时,发布《对世界油气发展前景的若干认识》,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崛起,改善了世界能源供应东西失衡的格局。世界能源"八"字形分布的资源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工业必须学会在世界石油经济发展中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内外油气资源。与此相对应的发展战略应以提高石油工业总体效益为核心,以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具体战略目标是: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油气及其制品的需要;实现国家控股、资本经营、资产增殖,积累国际资本;在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形式、多个层次、上下游一体化、国际化、多角化的石油天然气经济集团。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石油工业史,既是石油公司的竞争史,也是它们的合作史.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竞争中的合作,大体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国际石油公司,特别是"石油七姐妹"几乎统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个时期石油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基本是围绕它们展开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石油公司与产油国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国际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技术服务公司三方之间的"立体"合作关系.回顾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但合作已经成为主流.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应抓住当前机会,加速国际化;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合作;集中海外优势力量,组成"超级航母"的合资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更多地采用"森美"模式,既同大国际石油公司合营,又同石油生产/出口国的国家公司合作,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联合国内优势力量,进行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金融危机爆发、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突破以及资源国油气投资环境剧烈变化,国际油气上游合作形势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业务拓展角度出发,对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八点基本判断:全球油气上游合作方兴未艾,机会仍然较多;全球各大区油气资源开放程度差异极大,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本国绝大部分油气储量;国际油气合作条款变苛刻,资源国主导油气合作;资源国政局动荡始终是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的主要风险;非常规油气合作增长迅猛;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优势日趋明显,具有专业特长的中小公司快速崛起;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越来越多,实现互利双赢;资源富集程度、投资风险和财税条款三大因素相互制衡,外国石油公司通过油气合作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中国石油公司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提出国际油气合作战略;前瞻性地开展资源国投资环境评估,动态调整国际油气业务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其油气探明储量在中亚地区排名第一,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具有地缘优势、经济互补优势和人文优势等,这些优势是双方油气能源合作的有利基础,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能源合作,对实现我国油气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外油气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关键,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油气资源的优劣,而油气资源优劣主要由储量价值来反映,因此储量价值评估成为海外石油公司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石油工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克服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市场供需波动巨大带来的困难,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和其他石油石化企业抓住高油价的历史机遇,致力于缓解国内油气供需矛盾,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实现了油气储量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油气产量的稳中有升.全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亿吨,同比增长3.9%;生产天然气49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9%;加工原油2.86亿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增长6.5%.一批大型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国际业务实现了由单一合作开采向跨国并购、风险勘探和上下游一体化的跨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专业化重组持续深入.科技进步亮点频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矿藏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复杂,多受周边强势文化影响,呈现大国博弈剧烈,多元平衡外交突出;国家形态不完善,国家意识不强烈;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不少分歧等特点。中亚的油气资源格局表现为资源丰富,分布不均;多元平衡,大国博弈;油气对外合作政策略微收紧。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存在诸多机遇,但缺少整体战略,需要全新思路。中国石油企业在壮大能源"丝绸之路"、构建合作样板的同时,要实施企业层面的"中亚战略",并推动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层面的"中亚战略"。  相似文献   

20.
拉美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2021年,拉美地区油气行业投资较为活跃,国际油价反弹给拉美油气行业带来了恢复性增长,石油产量止跌回升。在能源转型背景下,资源国政府坚持将能源安全放在优先地位;部分资源国继续调整和改善油气对外合作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拉美地区依然是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的重点,地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但需要警惕的是,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左进右退,导致资源民粹主义抬头,经济整体呈低增长趋势;社会贫富差距大,疫情防控不力,社会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地区投资,应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探寻新的合作领域,及时跟进形势变化,分国施策,规避风险,保障投资安全,将中拉油气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