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雨水收集利用是解决世界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文在收集、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古代集雨农业模拟研究、集雨面处理技术、集雨系统研究、集雨模型研究、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协会)等6个方面,综述了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雨水收集利用和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孟庆香 《给水排水》2013,(Z1):456-458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雨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蓄洪排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实现污水资源化,雨水的收集及利用已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针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及实例介绍。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威胁,饮用水紧张、城区河道水质越来越差,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意义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体系与一般方法。希望对缓解我国城市的缺水现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雨水收集利用工艺的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实例介绍了雨水收集利用工艺的方案比选,工艺流程,以及雨水收集利用工艺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曹秀芹  车武 《给水排水》2002,28(1):13-15
就城市雨水作为第二水源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雨水的 3种汇流介质中 ,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便于收集 ,宜于直接利用。结合北京某规划小区进行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案及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 ,并对本方案进行初步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寿光市是中国重要的蔬菜基地,主要以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发展大棚集雨灌溉,利用雨水替代地下水源,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以寿光最常见塑膜大棚为研究示范对象,对雨水收集、汇流、输送、净化、存储、灌溉等进行工程建设示范,探索北方地区塑膜温室大棚雨水高效收集利用实用技术和模式,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的角度对城市基于利用技术进行分析。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轻内蒙古地区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环境问题,同时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雨水收集利用,具有开发水源、滞洪、蓄洪、美化环境等多重功能。学校雨水可收集范围大,冲厕、绿化浇灌用水用量较大,可优先作为雨水利用示范区域。以合肥市某小学为例,依据多年日降雨数据记录,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水量日平衡法模拟,从水量平衡、经济性角度计算出最佳的蓄水池容积、雨水利用率及自来水替代率等利用能力指标,分析评价了雨水利用规模和效益。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面源污染的加剧,学校雨水利用具有较好的节水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苏州某厂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州市某厂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分别进行了年均水量平衡计算和月均水量平衡计算,并在选定了地下雨水清水池容积后对月均水量平衡进行了核算,最终得出了该方案雨水收集量能够满足厂区内绿化用水量、水面蒸发量和其他水量损失需要的结论。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系统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4 430 m~3,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雨水收集利用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雨洪利用是减轻北京城市防洪压力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目前对城区雨洪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初期阶段.德国在此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颁布了相关法规.本文介绍了德国的屋顶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洪的滞蓄、入渗与回灌技术和雨洪的储存与控制技术,并针对北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雨洪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太行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以来受干旱缺水的制约,太行山北部山区人畜用水困难,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山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为干旱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介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分析中国北方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几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城市的年均雨水资源化潜力以及石家庄市单次强降雨产生的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郑州、石家庄、济南的年均雨水资源化潜力依次为1.6559、0.9573、0.4756、0.3149、0.5037、0.3243、0.3674亿m3。文末简单介绍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方法,认为城市雨水的合理收集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功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城市降水的不合理引导与利用将会造成雨洪,给城市的防洪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城市降水资源的利用。研究城市雨洪对提高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改善区域水资源紧张状况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计算与分析方法,从石家庄市城镇化后雨洪资源利用效益方面,分析了石家庄城镇化后雨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得出石家庄城市化雨水的收集利用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石家庄市开源节流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水景社区的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以上海郊区一生态水景社区为例,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该社区年均雨水可收集量约45 678 m3,占一年总降雨量的62%左右,不但满足社区每年的绿化浇灌、硬地冲洗以及水面蒸发等消耗量,而且富余雨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作景观湖的补充水源及其他用水。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以景观湖为中心,屋面雨水通过2个总容积为675 m3的地下集蓄池来收集,集蓄水量可达1.83万m3/a;绝大部分绿地、道路广场以及极少数屋面的雨水径流通过长1 km的植草浅沟和500 m长的碎石沟渠收集,并汇入2个总面积为800 m2的暴雨塘系统内暂时储存。户外小停车场和小广场的雨水通过砂床过滤系统收集。  相似文献   

15.
雨洪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对海河流域雨洪利用前景分析基础上,根据雨洪利用的性质及特点提出根据受益主体实际受益情况来进行工程投资分摊的几种方法,将有助于推进海河流域开展雨洪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昆明市主城区雨水资源潜力和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根据昆明市5个气象站点1986,1995,2000,2007年和2014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利用修正后的SCS模型,模拟不同年份昆明市主城区的雨水资源潜力,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修正后的SCS模型适用于昆明坝区,验证期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5%;②1986,1995,2000,2007年和2014年的昆明市主城区雨水资源潜力分别为3.549 9亿,2.668 0亿,1.484 0亿,1.800 1亿m~3和2.519 3亿m~3,目前雨水可收集利用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年平均可利用雨水资源潜力为1.025亿m~3,占比达到42.56%;③夏季雨水产流量最多,达到1.863 0亿m~3,其中6~8月的平均雨水产流量分别为0.594 9亿,0.538 3亿,0.729 9亿m~3;④1986~2014年,昆明市主城区的雨水产流能力呈现为上升的趋势,其高值区向东部和南部扩大的趋势较为显著,而且可利用雨水资源的潜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提出雨水汇集和雨水渗透两种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构建不同利用途径的雨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益的量化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区年均可汇集雨水利用量为0.86亿m 3,产生的可量化的效益为4.74亿元;下渗雨水利用量为0.72亿m 3,补充地下水量为0.11亿m 3,产生效益为2.09亿元,郑州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现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首尾测算法用于测算分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中的主要技术线路和内容,包括首尾测算法的基本思路和原理、样点灌区选择、灌区灌溉用水总量以及灌区各种作物实灌面积的调查统计、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分析,提出了广西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建筑小区下沉广场项目实例,提出下沉广场雨水泵的流量按进入集水池的雨水设计量确定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采用加大雨水泵坑调节容积,减小雨水泵设计流量,并按最大日降雨量校核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盐城市核心区为例,构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常态补水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初期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对活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与引水水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有关;活水目标相同时,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活水时间较未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长;由于汇流时间不同,考虑初期雨水污染时,上游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峰值时刻和达标时间较下游断面有所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