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负向波动、异常波动年份多于正向波动、正常波动年份;连续负向波动持续时间较长,连续正向波动持续时间较短,且交替出现.粮食产量的渡动方向和缺口大小,内在地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受灾面积及上一年粮食产量的波动方向和幅度.作为外在因素,政策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粮食产量的波动.要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必须强化政策创新,一方面切实加强耕地和粮食生产者利益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将粮食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消耗粮食数量巨大。因此,搞好我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粮食产量作为粮食生产水平的标志.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各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理论研究粮食产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对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按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排列分别是:化肥使用量、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农林水支出。因此,要稳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重点应放在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耕地非农化不仅会因耕地的数量减少而使粮食产量减少,还会因其质量下降而使粮食产量降低。在计算全国耕地数量减少导致粮食减产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质量下降导致粮食减产的计算方法,并据此估算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非农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这种损失每年高达6 000万吨左右,损失率约10%。  相似文献   

4.
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新课题。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十二连增"。低价进口粮再破亿吨,国内每7斤粮食有1斤系进口粮食。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农业生产,把保障粮食安全当作头等大事.随着粮食价格产生机制的不断完善,粮食供求的市场化进程也不断加快,粮食的价格与粮食产量的关系越加密切,但受国家政策和中国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产量相互作用中产生了明显的时滞效应.本文将着力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入手,基于两部门要素流动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时滞产生的原因,并得出这一时滞将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王志彬 《东北之窗》2012,(Z2):72-75
从国家层面看,东北黑土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关乎整个国家战略。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1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突破2200亿斤,超过全国的20%;较去年增长250亿斤,预计占今年全国粮食增产的70%以上。辽、吉、黑粮食产量分别达到400  相似文献   

7.
优化粮食主产区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包思勤粮食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我国通常是以县为基本单位计入粮食主产区。1994年国家确定5OO余个县作为全国重点扶持的产粮大县,其中包括内蒙古17个旗县市。粮食主产区由于在增加粮食产量的道路上长期超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78—2008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随机前沿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投入要素的增长拉动,3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17%,TFP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呈现相反趋势。2004年以来,技术效率提高的速度持续下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TFP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詹晶  刘滨 《科技和产业》2021,21(6):124-13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厘清现阶段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更好地发挥粮食主产区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检验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模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主产区粮食产量处于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省份较多,处于高-低和低-高集聚的省份较少,且空间相关性随着时间波动下降;2001年及2017年种粮人数对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他因素对各地区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必须在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从提升粮食单产、坚守耕地红线、规范化肥使用、推进农业科技化、防范农业灾害等方面着力改善,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吴国权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20-125
新时代背景下,粮食生产稳定愈发关系到国家安全。以湖南省为对象,采用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多个尺度对湖南省2009-2018年粮食生产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其空间格局的驱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近10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在下降;洞庭湖板块的粮食产量占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②湖南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总水平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其组内差异贡献度较高;③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不大,粮食生产呈现“东南-西北”的空间分布格局;④耕地资源是影响粮食生产格局的最基本因素,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因子是其格局变化的重要扰动因素。并就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层面看。东北黑土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关乎整个国家战略。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1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突破2200亿斤,超过全国的20%;较去年增长250亿斤,预计占今年全国粮食增产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1995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4.8%,1996年增长8.1%,1997年略有回调,下降2.1%,1998年增长3.7%,1999年下降0.8%,2000年由于主动性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下降9.1%,从1996-1999年,我国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5000万吨水平左右,我们判断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0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果以1994年粮食产量为基数,1995-2000年5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累计增产27759万吨,因此,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乡镇经济》2008,24(6):87-90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负向波动、异常波动年份多于正向波动、正常波动年份;连续负向波动持续时间较长,连续正向波动持续时间较短,且交替出现。粮食产量的波动方向和缺口大小,内在地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受灾面积及上一年粮食产量的波动方向和幅度。作为外在因素,政策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粮食产量的波动,要确保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必须强化政策创新,一方面切实加强耕地和粮食生产者利益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将粮食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粮食产量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增产有限而市场需求巨大,导致粮食进口大增.但由于我国没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只能被动地承担国际市场投机的风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国际期货定价权、国内粮食仓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同时又影响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定价权.为了稳定国内粮价和保护国内粮食安全,亟需通过采取获取期货定价权和加快产业链整合等措施来获取粮食进口的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受国际粮食贸易配额的影响和我国国内粮食产量、品种变化的影响,粮食进出口贸易总量将会逐年递增,这对我国港口运输业将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到本世纪末,中国能否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不仅是9亿中国农民的问题,也是全中国12亿人共同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增1000亿斤粮食相当于一个面积中等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当于半个非洲的粮食产量,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价格与产量变动时滞研究:基于内外两部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农业生产,把保障粮食安全当作头等大事。随着粮食价格产生机制的不断完善,粮食供求的市场化进程也不断加快,粮食的价格与粮食产量的关系越加密切,但受国家政策和中国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产量相互作用中产生了明显的时滞效应。本文将着力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入手,基于两部门要素流动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时滞产生的原因,并得出这一时滞将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河南雀粮食产量及变化阶段的基础上,以粮食总产量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和ARMA模型,并对粮食总产量进行了标本内外的预测,结果证明ARMA模型得出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以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粮食进出口进行政策干预,触发公众对粮食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化及政策干预等情况,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的影响,提出增加缺粮国粮食产量是危机治理之本、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危机预警指标和透明的粮食供需报告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多次大幅度波动,本文试图从宏观经济视角去讨论粮食产量波动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内生于宏观经济。货币供给、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影响粮食库存变动来影响粮食产量波动。这意味着如果政府想扩大粮食产量,就不能简单提高农业支持力度,而是应该给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