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我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理财产品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然而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连续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事件,引发了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诸多质疑,理财市场一时之间似乎陷入了发展困境。究竟我国的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如何?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金融监管部门下一步要如何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如何深入开展理财业务?广大理财投资者又应该怎样认识和选择理财产品?本文试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陆琦 《财会学习》2016,(6):210-211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大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不是被迫关闭,就是追求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投资者寻找更安全、更优质理财产品的要求,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应运而生。由于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高,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但是现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尚未真正落实,互联网票据理财市场也是鱼龙混杂,风险事件频发,投资者要想做好这一理财,不仅需要关注其业务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风险辨识。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一旦加息短期理财产品就能帮你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下加息预期情绪的泛滥下,短期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时下理财产品的明星。但这些理财产品中有些明明只是"打短工",却最终让投资者变成"长工",也就是说,有个理财空档期无形中摊薄了你的投资收益。那么如何来"填补"这一空档期呢?  相似文献   

4.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的下跌,创新型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财选择和更开阔的理财思路。银行理财产品失守5%收益线让许多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而与此同时,证监会一系列新政的出台则开始为券商理财产品"松绑",而公募基金也开始从低迷的"喝水行情"中奋力崛起。今年以来,由券商和基金推出的创新产品可谓层出不穷。面对花色繁多的产品,如何挑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相似文献   

5.
杨飞 《理财》2007,(2):56-57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新一年的投资理财市场,还能像去年那样百花齐放吗?许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也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了。岁末年初,我们又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6.
问:你如何看当前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与股票、基金等理财方式相比,银行理财居于什么地位?杨荣燊: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主要的特点和优势还是在于产品挂钩标的的多样性,涵盖了股票、商品、债券、房地产、对冲基金等,能帮助国内投资者在  相似文献   

7.
魏一杉 《理财》2012,(7):90-91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面对着上百款理财产品以及各家银行客户经理的热情推介,投资者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许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以其收益率为准,然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这想必也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首先要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看是否具备投资外资行理财产品的条件。在此之后,就面临着对理财产品的甄别和选择。在选择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可对理财机构作出选择。而对于每款理财产品来说,主要是通过考察产品的收益性、  相似文献   

9.
刘林 《理财》2012,(9):54
当下大多数投资者只听信所谓宣传的"高收益",而不去认真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待产品到期,却发现实际收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到底是理财说明书在说谎,还是投资者忽略了一些不该遗漏的信息呢?银行大厅的展台上,总是摆满了各种理财产品说明书,当投资者在等候办理业务的同时,不妨认真阅读一下这些说明书。理财产品说明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理财产品说明书上说的收益率,就是真实的收益率吗?还有,投资者等到产品到期,就能获得银行所承诺的投资收益了吗?  相似文献   

10.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收益稳定的理财工具,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2015年,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应把握三大关键词:一手稳健,一手激进,适时关注创新。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占比一直较高,这类产品可作为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但有不少分析人士预测,2015年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有下滑趋势,建议投资者通过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来锁定高收益。在如今股市走牛的背景下,投资者也可以将目光转向银行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此外,对于现如今银行推出的各类创新产品,在充分了解其风险收益特征的前提下,投资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国内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银行理财可谓家喻户晓.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如何辨识?收益从哪里来?又该怎样评价呢?多数人恐怕并不是很清楚 <大众理财顾问>杂志推出的"商业银行大众理财指数排行榜",主要根据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向(比如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托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资金投资于标的物的方式(诸如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投资者所获取的理财收益是否固定等,将每月度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银行理财新产品分为如下类型,即QDII型、打新股类,固定收益型、挂钩型,票据型、信托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和类基金等.  相似文献   

12.
基金理财是专家代投资者进行投资进而获取理财收益,具有专业、省心、便利的优势,投资者应该坚持.但是大盘震荡不止时基金风险也难以规避,这意味着投资者进行基金理财也有风险.基金理财的风险何在?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且昕基金业内专家为您导医把脉  相似文献   

13.
理财市场刮起了“混搭”风。众所周知,服装如果能巧妙混搭将起到时尚、绚丽的效果,而理财产品也一样,如累能巧妙组合,同样能为投资者带来异想不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银行开始执行上调0.27%的存贷款新利率以后,投资者怎么处理手上的存款?而国债、保险等又该怎么处理?不少专家认为新的加息周期可能已经开启,年内可能再次加息。下一步该怎么理财?这里帮你一一算来。投资目前投资宜做短线对于今后理财产品的购买方向,多位理财师给出的建议是,在加息是否继续未完全确定之前,持币观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持币观望并不表示让投资者把所有的现金放在手中,选择一些合适的短期投资产品既可以增值,也不影响未来的投资方向。在选择产品时要尽量选择收益率相对较高,而理财期限又相对较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以确保在…  相似文献   

15.
银行理财在2016年年末又上演了一年一度的"年末行情",有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最高达到4.6%.走进银行营业大厅,客户经理一般会颇为神秘地告诉投资者最近有款非常稀有的高收益产品,非常抢手,再不买就没了!相信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财会》2015,(3):46-47
岁末年初是理财的高峰期,一些缺少投资经验的人,往往喜欢"赶时髦",什么流行就跟着别人投资什么,余额宝热了就投余额宝,股市火就去炒股,理财产品收益高了又去买理财产品等等,最终赚钱不多,甚至亏了本。理财师提醒投资者,理财不可"赶时髦",要明确自己的投资方向,做好长远的投资规划,这样才能使投资得到应有的收益,建议做到以下四点:1.明确自己的投资方向。现今,市场上各个银行、第三方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15,(2):14-15
福马远去,金羊踏来。在春节来临之际,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贺岁档理财产品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在拿到年终奖之后也会考虑如何去让钱滚钱,更好地安排生活。本期我们就为读者精心准备了新春理财图谱,看看哪一款是你盘里的菜。按照惯例,每到春节临近,人们的消费欲望会相对高涨,这就会造成年关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往往会推出一些收益率较高的产品来吸引资金。所以,对于年底到账的资金,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在保障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以较高收益绝对能让投资者满意。而此时,宝宝类理财产品,与银行短期理财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2014年以来,宝宝类理财产品有变成明日黄花的节奏,但综合其流动性和安全性来看,春节理财图谱中,它也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发展,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和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票据理财产品因其利率较高、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特性,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新宠儿。但近期频发的票据案件,使得投资者开始理性思考票据理财的风险,本文在阐述互联网票据理财内涵及现状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探讨推动互联网票据业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在本刊QQ群与读者交流比较多,感觉大家关心的话题都是经济学家们心目中的"小事情",比如"哪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比较高""在哪个平台做贵金属交易比较正规""余额宝收益开始下行了,还有什么渠道"等。这些问题虽然只有"芝麻"点大,但比较实在,从中也折射出当前理财市场一些重要问题:信息泛滥、缺乏主流选择;民众的基本理财知识欠缺,系统观不足;金融理财机构的品牌度不够等。非专业者之间乐于讨论"我该买什么产品好"这个话题,说明了专业机构的理财顾问  相似文献   

20.
李家杰 《理财》2012,(10):54
很多人预测在两次降息后银行理财收益要下跌,但随着时间推移,理财收益的调整并没有预期来得大,个别银行甚至出现了不降反微涨的情况,让很多投资者大呼不明白。在8月下旬,央行出手2200亿元逆回购的消息又暂时打消了市场的降息预期,这也让一些正准备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犯了难,是应该选短期产品保持观望态度,还是坚持投资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很多投资者觉得目前理财的收益似乎是稳定下来了,原来接近5%的产品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