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放假7天,这7天由法定休假日和法定休息日组成。休息日和休假日,两者性质不同,支付的工资也不相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凡在农历初一至初三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农历初四至初七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加班费基数如何定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应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 某公司为鼓励劳动者提高文化与技术水平,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对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劳动者,按原工资标准继续支付工资,其间劳动者不提供劳动,劳动者毕业后至少应在用人单位工作8年,如提前离职,须按未工作年限赔偿相应工资损失.后有劳动者未满8年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能否要求其赔偿向其支付的读研期间的部分工资?劳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保障》2014,(11):55-55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责任,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者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时承担违约金责任?有人认为这种违约金责任违背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无效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用人单位如何妥当地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福利年休假是法定年休假的补充,两者不能混同,在无明确约定的情形下,应推定劳动者先休法定年休假,后休福利年休假。福利年假并非法定假期,不是企业给予员工换取薪资的福利,在双方未事先约定、用人单位亦无关于福利年休假补偿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休福利年休假工资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义诗 《时代金融》2008,(12):116-117
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掌握本单位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一系列活动。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协议就是对离职后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6.
程刚  崔丽 《金融博览》2007,(12):16-17
亮点一:用人单位违法责任加重——书面合同须1月内订立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工资一直是劳动关系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但工资的支付周期作为工资支付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工资支付周期的长或短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较短的工资支付周期更能保障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于此同时更短的工资支付周期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消费方式,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对用人单位来讲较短的工资支付周期便意味着资金运转压力的增大。工资支付周期的确定需要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找到一个"平衡点",政府应当在工资支付立法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咨询热线     
能否以劳动合同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主持人:劳动者的工资比较高,如每月10000元,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以基本工资6000元计算加班工资。该约定是否有效?北京读者夏女士夏女士:在实践中,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加班工资的情形比较普遍。也有观点认为,劳动合同对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有约定的,以该约定为准。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 由于受疫情等影响,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很差,口头通知劳动者降低工资,下降为原来工资标准的50%,劳动者未提出异议.按照下降后的工资支付5个月后,有劳动者提出异议,认为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工资.劳动者的主张是否成立?双方口头协商降低工资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 )。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08,(11):65-65
主持人: 我的劳动合同约定我每月基本工资为1000元。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我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单位因此可能对我心存芥蒂。后来单位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约定最低工资为900元(略高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单位因此拟按900元标准向我支付工资。请问,集体合同是否适用于我?用人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2008,(1):68-68
主持人:我公司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除服务期约定和竞业限制约定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请问,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该约定是否还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2011,(10):62-63
案例回放《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于是未给该职工缴纳社保费,但给其他职工都依法缴纳了。后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否承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在促使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由于相关规范不尽明确、配套规定不完善,加之个人理解的不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问题适用法律上的复杂性。双倍工资差额性质"双倍工资差额"是司法实践中的叫法,并非严谨的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不少餐饮服务企业抓住农民工急切找工作的心理,常在“试用期”上耍花招。即,不适当地延长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在试用期快结束时又找借口把员工辞退,有的甚至不付工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为互相了解而约定的一定期限。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正是为了防止有的用人单位钻试用期的空子,在签订合同时随意延长试用期的现象发生。劳动保障部又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保障》2013,(11):64-64
主持人: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失业保险金损失赔偿,用人单位支付了相应赔偿。后用人单位又依法补缴了包括失业保险费在内的社会保险费,这时劳动者能否向社保机构主张失业保险金?如果可以主张失业保险金,那岂不意味着劳动者获得了双份失业保险待遇,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关系、订立劳动合同时,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特别约定的供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互相考察的期间。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以较低风险相互考察对方的一种手段。在试用期间内,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则考察用人单位介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12,(2):62-63
一些用人单位临时雇佣一些劳动力提供劳务,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是劳务费,由于在单位财务中劳务费是在工资项目列支的,因此有社保机构将其列入社保缴费基数。很多用人单位刚刚申报了年度缴费基数,即有不少职工离职,相应地这些职工的缴费终止,但单位的缴费基数并没有减少;同时,在确定单位的年度缴费基数后,因职工新入职而增加的工资总额,通常也没有列入缴费基数。这些做法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权威解读《昆明市工资支付条例》,明确加大对违反工资支付制度的处罚力度,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最高处以10万元罚款,情况严重的列入"黑名单"。该条例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加大拖欠工资处罚力度2004年出台的《昆明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已实施了15年,在保障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用工制度的深入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13,(7):64-64
主持人:有的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间,因劳动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等原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伤职工因此要求单位支付此期间的双倍工资。有观点认为,停工留薪期是履行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其间并不需要劳动者亲自履行工作职责,应视为中止履行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也明确了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停工留薪期属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例外。《工伤保险条例》已规定了工伤职工可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再让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有失公允。这种情况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