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符瑞武 《时代金融》2009,(3X):14-15
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发达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思考和分析次贷危机中一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传导机制,以及研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过程,可以让人更深刻的认识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它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风险的形成,比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其危害性就很大。鉴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及其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从四个方面防范和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一是提高市场参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二是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三是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转移信用风险;四是加强信用风险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3.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这与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习惯上大家认为,金融衍生产品蕴含着大量风险.因此对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慎之又慎。其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产生的风险通常不是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导致的.而是由参加交易的机构错误的市场交易行为造成的,其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往往具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后期衍生产品的发展已经逐步超出了过去以商品和货币为对象的模式。经济金融活动始终伴随着风险,理论上说各类风险都可以形成一类衍生产品。天气衍生产品的出现表明了这一趋势,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金融衍生交易的功能也正在从风险防范向风险管理与风险配置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投机交易失败、套期保值交易不当等问题.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国际投行欺诈;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滞后,有效监管不足等.上市公司要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各类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金融衍生产品从业人员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市场需求日益趋旺,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全球范围内得了迅猛发展。然而金融衍生工具又是一把双刃剑,它规避了价格风险,降低了借贷成本,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它的杠杆性、投机性、高风险性、虚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又揭示出其潜在风险的不容忽视性。本文在分别分析了全球及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市场对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要求日益迫切。从吉林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看,近年来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销售给予了足够重视,代客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有效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及汇率、利率改革,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在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基础性缺陷的条件下,金融衍生产品的内在风险因素将有可能转化为系统风险,故要在“有节制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功能,概述了金融衍生产品在外汇市场上的应用,提出应用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股票等交易过程中,衍生发展出来的金融产品,其主要形式有期贷、期权和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创造避险工具,排除经济生产中的某些不确定性,实现风险对冲.但是,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却越来越从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交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当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银监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做到监管先行、严控风险、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