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05年~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建筑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省域建筑业之间的强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强调地域空间因素的重要性,这样既有助于明确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同时也为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是促进数字经济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数字经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机理,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融合治理等5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省域(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0年的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定量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 ,阐述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重视效率仍是当前山东经济发展的主要出发点 ,提出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当倾斜与均衡发展、实施点轴开发模式、科技兴鲁、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异等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省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基于经典β趋同理论,以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同性。研究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存在趋同的,但要达到趋同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区域之间消费、投资、政府调控等因素的差异化,会延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趋同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际差距过大成为新时期我国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因而,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观,并分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均衡性研究--以我国省域经济分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均衡性和均衡指数概念,设计出两种应用均衡指数研究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方法: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均衡矩阵法和优势———均衡指数法,并以我国31个省域经济2002年经济综合竞争力均衡性分析为实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变量结构为三次产业的结构,研究产业结构的变迁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1990年至2009年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把我国省域分为外向型地区与内向型地区,按不同类型地区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变迁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地区的产业产出结构及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轨迹,进而为我国省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黄小明 《改革与战略》2013,(10):25-28,89
文章采用Moran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对1997—2010年间中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各省域间劳动力分布的空间差异不断加大,东、中、西部劳动就业人数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因此,各省域应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本地区的劳动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差异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省区差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缩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的时空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省区差异形成和扩大的成因,提出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基于单双核省域空间划分理论,利用2014年统计数据对全国24个省域进行科学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空间结构地域集中分布、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港口城市、资源型城市发展迅速等.  相似文献   

11.
师军惠 《辽宁经济》2022,(11):40-44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阶段开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局面,并为之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娄底面临的重要选择和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新发展阶段娄底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基础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新发展阶段娄底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下好规划“先手棋”,打好“材料谷”成为娄底服务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重要引擎”的主动仗,找准发力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融入省域经济发展,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新区逐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支撑作用,而技术创新软环境建设滞后的背景下,本文选取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省域层面的4项创新能力指标数据,构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强弱指数,并运用泰尔指数以及基尼系数测度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空间极化趋势。同时运用??收敛和??收敛方法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空间极化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7年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省域极化效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科学决策》2010,(7):47-52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承红  张超 《山东经济》2011,27(1):46-50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本文测算了泰尔指数、莫兰指数,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呈现更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异质性。空间面板模型显示这种趋势与技术、资本、劳动紧密相关。未来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应该一方面推动技术、资本、人口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新型经济模式,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对打破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治理直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收入平等间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据此,数字经济发展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区域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0年至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建筑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建筑业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促进的;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存在区域不平衡,中部地区的建筑业对经济的影响力最大,高于西部与东部;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能够单方面影响到建筑业的施工效率。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韩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体政策措施及其实际效果的评价,并提出了韩国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统计分析法和ESDA-GIS方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总体变化较小,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各大经济区,东部靠近海岸一线发达西部远离沿海一带落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减小,均衡性增强;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高值集聚特征明显,但有弱化趋势。基于区位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区的集聚扩散效应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并检验我国省域各保险深度及我国各省份人均GDP的Moran’I指标,并进行LISA集群检测,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格局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格局并不受制于我国经济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现状,即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同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存在东、西部集群的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是较为均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