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遗传播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的逐步深入,当前非遗传播面临着困境与机遇共存的新局面。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国家级非遗海宁皮影戏的传播为例,探索四种新型传播模式,整合新旧媒体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装备资源,实现资源、内容、渠道和受众等方面融合,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相似文献   

3.
温强 《老区建设》2020,(4):57-62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其资源种类、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格局的变化,非遗传承现况不容乐观。通过从江西非遗生存困境着手,提出与探讨适合江西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策略,寻找数字技术应用下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创产业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袁锦贵  方志贤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28-232
中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不少实际困难。为此,通过“互联网+”传承非遗的尝试正在不断增多。基于“互联网+”开展非遗传承不但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生态和数字生态已日益融合。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基于“互联网+”的非遗传承与传播政策暖风频吹,基于“互联网+”的非遗传承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在具体的“互联网+”非遗传承模式选择上,至少有“互联网+众筹”“互联网+直播”“互联网+社群”“互联网+教育”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样的传承方式和复杂的保护对象是我国非遗文化保护的最大问题.本文拟从地方政府和高校这两类机构在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局限两方面出发,着眼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及传承的方法和方式,充分挖掘政府和高校在这块领域中的独特优势,探索在这两者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模式,体现科学、合理和全面性,并建立起这两类机构、这两种队伍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长效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用简称,是人类生命的印记、智慧的结晶、永恒的精神家园。在当前正有序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弥足珍贵的“非遗”资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发展和充分利用“非遗”资源,潜力无穷。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档案管理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通过“非遗”档案让“非遗”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本文为此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青海省“非遗”档案记录了青海各族人民长期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且十分珍贵的“非遗”资源,见证了青海历史文化发展,但从“非遗”档案工作开发利用情况看,部分“非遗”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助力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非遗”档案的文化精华,探究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遗”与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以档案管理的模式创新推动“非遗”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非遗”档案工作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为乡村振兴储备能量、增强后劲,推进青海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雒庆娇 《发展》2013,(10):79-80,90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非遗资源,对其传承保护应该是民族地区全体民众共同的行为,这是全民的一种共同的文化认知与文化自觉。各民族的族人只有对本民族的非遗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自豪,才能形成全体民众自觉参与保护传承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为促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生机.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之源,也是吴越文化传承地,旅游资源全省领先,境内拥有国家5A级景区3个,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非遗资源,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本文以嘉兴市为例,浅析非遗与旅...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非遗智慧小镇的建设,以南浔古镇作为实地营造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南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南浔古镇非遗智慧小镇文旅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与非遗智慧小镇融合的发展路径: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打造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智慧文旅新体验;通过AR技术重现非遗技艺;打造线上非遗体验平台,辅助文旅发展;建设智旅平台,推动智慧小镇的形成和发展。在传承、发展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丰富古镇旅游项目,提升游客体验感,助推当地经济建设,为后续相关的文旅融合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以机制为先导,坚持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使传承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宁波非遗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先后推出非遗普查宁波模式、"三位一体"非遗保护模式、"三位一体"评估体系、非遗考核退出机制、非遗保护高校联盟均属全国首创,并建立了完善的四级非  相似文献   

11.
节事展会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展示舞台和窗口。选取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福建泉州作为办展地点,就展会的目标内容、设计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设计闽台非遗文化展会,以期实现闽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索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助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勍  刘伟 《中国西部》2009,(7):108-109
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订单化、跨地域化生产销售模式,是“盘活”民族原生态文化遗产“死结”的利器之一。虽不能断定,非遗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就一定是非遗“生产性保护”最好的方式,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值得重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面临生存空间丧失的危机,其蕴含的民族性、工艺性、生产性元素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活态传承",相对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文化厅获悉,为推动传统工艺与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山东今年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包括创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工作站,将科研理论成果与现有资源有机结合。加强协同创新,实施非遗传承助力精准扶贫计划,支持利用非遗元素开发衍生产品,助力传承群体就业。加强理论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5.
非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之一.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非遗扶贫基础扎实,已经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和培训点,设立非遗扶贫工服务平台,用展览、比赛和节日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的优势为政策扶持、资源丰富,劣势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不占优势、非遗扶贫产品知名度不高.机遇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挑战为人们对非遗产品认知贫乏、非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强化非遗扶贫的具体对策,非遗产品专业设计团队要创新理念、开发非遗旅游纪念品、做好全方位营销工作.以期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进一步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运用动漫的形式促进苗族"团圆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概述了动漫的传播特征,认为动漫有利于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苗族"团圆鼓舞"的认识;动漫有利于对"团圆鼓舞"内涵的表达;动漫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动漫极大增广了非遗传播的受众面;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动漫与非遗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2016年度)》,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到217项,传承人数量为122人,省级非遗项目达到1076项,传承人数量为936人。就宁波市来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以机制为先导,坚持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使传承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非遗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对其进行法律保护具有紧迫性。甘肃、新疆两省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力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保护实施和生产性、整体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根基牢固,将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以非遗特色村镇和特色街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保护和传承指明方向,并强调文化遗产“双创”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云南省J县M木雕非遗工坊名列其中。J县木雕依托“非遗+企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该文围绕益阳非遗的数字化进行调研,从政府视角、非遗传承者视角、大众视角深度剖析益阳非遗数字化的建设现状,并提出适合益阳的非遗数字化建设路径:一是加强非遗数字化的顶层设计;二是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三是与高校类教育体系相融合;四是整合已有资源形成丰富的数字化传播生态链;五是建立科学化的非遗人才梯队。此研究有利于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同时,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本真,保护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