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1 000公里,是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受自然禀赋、经济基础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十四五时期,淮河流域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推进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对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章从加强省际合作的层面,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十四五时期,淮河生态经济带5个省份合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推进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新时代西藏经济宏观运行状况入手,从破解西藏社会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角度分析了西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人才要素供给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循环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张涵)1月23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2020年第四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会暨年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举行。当前,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经跨越到中高收入国家发展阶段,但仍有比较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建议,从五个方面发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第一,实行两个十年倍增计划。一是中低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翻一倍;二是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十年翻一倍,两个十年倍增计划可以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建立橄榄型社会形成强力支持。第二,发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专项国债。  相似文献   

4.
在“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辽宁省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多元消费需求、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而且可以实现更高的产业综合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于打造产业的特色IP、塑造产业的品牌体系、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与关联产业进行融合。在“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加速标志性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各文化业态的优化升级、壮大运动休闲业态。要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智慧文旅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产业的监管等方面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建立"两中心、两基地、三产业带"的空间格局.升级传统文化业和观光业、壮大康养和休闲娱乐业、培育文旅业态,以优化产业结构.从规划、政策、统筹合作、市场秩序、机制创新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3部分构成,地跨2个直辖市、6个省,是我国南北水系重要通道。大运河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大,严重挤压大运河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短板亟待补齐。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大运河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十四五时期,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也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促进运河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大运河生态修复,确保自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早日实现河体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打造一道纵贯中国南北的亮丽生态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7.
以充足的干劲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更好地发挥重大项目对浙江推进“两个先行”的牵引作用,2023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浙江全省上下都在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加速重大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推进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发挥各市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区域创新、产业协作、扩大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找准最大公约数,共同发力,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一体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本溪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地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青海省海西州有着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本文在对海西州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提炼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特色,深度剖析发展存在的短板,进而提出新时代推进海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求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盛朝迅 《改革》2020,(2):5-19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伟  贺俊  江鸿 《改革》2020,(9):40-51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形态将从工业经济进一步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通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将从工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引擎转变。充分发挥通信产业的引擎和驱动作用,应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推动通信产业和数字经济统筹部署。具体而言,要加快通信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垂直应用市场创新活力;推进通信技术与新兴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动通信技术在终端消费、工业生产、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应用;完善信息通信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夯实产业安全组织保障;培育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和产业生态,推动通信技术领先向数字经济生态全面领先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初,宁波提出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回首2021年,宁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相似文献   

14.
杨岸 《北方经济》2022,(11):34-37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演进,区块链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是实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区块链产业迅速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应用不断涌现,但同时,我国区块链也面临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数据跨行业跨领域安全合规融合应用不成熟、产业生态体系仍需完善、高端人才储备有明显短板等问题。推进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强基固本,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要变化。这就决定了“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协调与和谐为目标:为实现协调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强中央政府权威,增强政府协调能力,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及保证改革的公正性、扩大改革的受益面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斌  姚伟杰 《港口经济》2010,(11):29-31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对促进宁波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发挥港口大吞大吐的优势,积极推动临港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案由: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必经过程,而多式联运,即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质量、效率、成本等方面的更高...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分析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阐述了"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