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期,有关中国货币供应的话题一直比较热络,有分析指出,2012年年末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同时,中国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也创下1.88倍的历史新高,这两个数据足以证明,中国存在非常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中国的货币是否超发尚无定论,但以M数  相似文献   

2.
白钦先  汪洋 《当代财经》2007,(11):49-5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然而,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两个市场的联结.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的连通与协调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在当前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重点。为此,本文从货币需求、货币供应的理论,货币调控机制以及货币供应量的测算与预定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一、在纸币条件下,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是研究货币理论的基石建国以来的货币理论研究,大多侧重在货币的本质观和货币的流通观上,当然这样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2000年10月~2011年3月美国货币互换市场的发展与美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互换市场价格变动的冲击短期内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国际化带来的冲击是难以界定的,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货币互换市场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中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的推出,推进了美元国际化.美元的国际化在短期内会扩大美国国内货币互换市场规模,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货币国际化的推进不会对货币互换市场带来任何影响.笔者认为中国需要优先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抵御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以达到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中储备货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货币信贷政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入Dummy变量对差别信贷政策进行量化处理,运用ARDL技术就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利率、货币供应数量、银行信贷和差别信贷政策,房地产市场对信贷影响比较大,实体经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了利用货币供应数量和利率手段调控房地产、高度关注信贷风险、完善并加大差别信贷政策执行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郑敏华 《当代经济》2000,(10):44-44
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其功能是满足交易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它以银行信用为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以短期放款、拆借和短期债券为主要交易对象,是经营短期信用票据买卖中转让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由于资金头寸有余缺,彼此之间进行调剂的场所,它属于临时性的资金调剂,以日拆放款为主。2.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中历史最悠久的短期金融市场,它是指信誉卓著的工商企业发行的期票的买卖市场。3.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又称CD市场),市场是经营可转让存款单的市场。可转让存单是金融机构吸收大额定期存款的一种手段。4.政府短期证券市场,是指政府短期债券发行和流动的场所。政府短期证券包括中央发行的国库券,政府代理机构发行的短期证券等,其中主要是国库券。  相似文献   

10.
一在研究货币数量均衡的标志之前,先讨论一下货币数量均衡的涵义。货币数量均衡是货币数量运行中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一)货币数量均衡在量上的规定在量的规定上,货币数量均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首先应该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否则,无论是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还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均不应称之为货币数量均衡。其次。货币数量均衡应该是名义货币供应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相等,而不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相等。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五是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六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来源,指出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导致央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特别是基础货币的供给,提出了改进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5.
How to share money creation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construct a two‐country New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model of an asymmetric monetary union with an incomplete financial market and home bias in consumption. We consider two sharing rules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of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 First, each participating National Central Bank supplies half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determined money creation in the monetary union. Secondly, each National Central Bank adapts the national increase in money demand, under the constraint that the total money creation in the union does not exceed the level determined by the ECB for the whole union. We show that the current sharing rule, which ignores countries’ heterogeneity, is superior in terms of welfare. The key role of the current account is emphasized. It proves an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mechanism for allocation of money.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equilibrium money model, with endogenous money and transitory interest rate control by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tradition of the post-Keynesian literature, the money supply is determined by bank lending and disequilibrium between money demand and supply determines the business cycle. The rate of interest is assumed to react to an inflation target and inflation responds to the business cycle. The paper examines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 under three inflation response systems: the accelerationist model, adaptive expectations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J.E.L.: E3, E4, E5).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本文重点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结论是:1994年以前,"对金融机构债权"项目的变动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具有内生性的主要原因,而从1994年开始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则由"国外资产净额"项目即外汇占款的增加主导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进而影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起点上就缺乏有效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为减轻货币内生性带来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魏彬 《经济经纬》2006,(2):32-34
沉淀资金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的变化。沉淀资金过大、膨胀速度过快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诸多问题的根源。启用储币税,与铸币税一起纳入财政收入,收入的增加自然能够稀释沉淀资金,同时化解垄断资本。改善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对农业、教育、国防和区域差异的投资倾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现状,对于破解当前存在的全局通缩、局部交替通胀等经济难题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产出、通货膨胀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国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效应。主要进行了脉冲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并结合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产出有影响,在长期是中性的;(2)货币供应量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都对物价具有系统性影响;(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但效果有限;(4)中国货币供应量受到物价和产出变动一定的影响,即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内生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再估计,通过引入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作为衡量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量考察货币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尽管1978—2007年间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型,但通过引入适当的制度变量,仍然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建立的货币需求动态模型证实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无论长短期都是拉动货币需求增加的因素,通货膨胀是解释货币量的有效外生解释变量,短期内利率变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影响不显著,但其确实显著地进入了长期货币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