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口市粮食局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程中,除必须保留的粮管所、军粮供应站、粮食储备公司以及三家局直属粮食购销企业及少数人员外,其余15家附营企业全部退出国有企业序列,其全部职工以及保留的6家企业大部分职工不再保留国有职工身份(简称“两退”),至2001年6月,全系统列入“两退”的15家企业,全部按计划退出;应改变身份人数753人(其中含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办理内退人员140名)全部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领取安置费。全系统有这么多单位退出,这么多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企业一直比较稳定,职工思想…  相似文献   

2.
转岗·轮岗·软下岗──枣阳市粮食局妥善安排富余职工张运国湖北省枣阳市粮食局广开再就业门路,采用转岗、轮岗和软下岗形式,妥善安排本系统富余职工。据统计,目前全系统分流下岗的1100多名职工,90%以上实现了再就业和其他形式的妥善安置,职工人心稳定。转岗...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4月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粮食局对所属11家粮食购销企业和13家附营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3244名职工与企业依法解除了原有劳动关系,或曰身份置换,置换率达87.45%;全系统在册职工减少到500人,每年减少人员工资支出260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920万元;改革当年,政策性亏损比上年下降13%,费用总水平下降7%;附营企业亏损额则下降75%。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系统粮食经营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同比减亏30%。收缩战线,择优做强,开辟粮油经营的第二战场200…  相似文献   

4.
天门市张港粮管所地处棉产区,是一个以供应棉农口粮为主的基层粮管所。全所现有职工175人,其中在职职1159人。随着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张港粮管所职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切见以上。为了做好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的再就业,这个粮管所在市委、市政府、市劳动局和市粮食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产业的办法,引导职工转业、转岗,跳出粮食求生存,开辟门路谋发展,在新的改革舞台上再就业、再创业。从1995年到1997年,先后安排引名下岗人员再就业,还吸纳家属和社会闲散人员20人。他们实施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南县国有粮食企业改组改制稳步推进,自2003年4月开始不到1年时间,全县粮食系统14家附营企业改制3家,依法破产11家,解除债务8000多万元;2140名在职职工“全体起立”置换了身份,其中420人实行内退内养,300多名职工带资竞聘上岗,其余1000多人通过资产盘活处置得到一次性经济补偿后已另谋新的出路。在企业改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澧县粮食局大力发展权办工业。1996年与1993年前相比,企业由5家发展到11家,其中跨行业5家(包括建材、化工、包装、塑料制品等),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由1720万元增长到1亿多元;实现利税由32万元增加到247万元,增长67倍;从业人员由2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一、迅速转变观念,树立创办实业意识1993年以前,我县粮办工业基础较差,全县粮食1993年以前,我县粮办工业基础较差,全县粮食系统2000多干部职工,只有3家米厂、五家饲料厂、且家食品厂。80%的职工从事粮油商业经营,半数以上职工没事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地处湘西山区的花垣县粮食系统在深化内部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具体工作,使粮食企业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如今,全系统已形成了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生力军,一支是固守企业阵地,以政策性经营为主的生力军;另一支是走向市场,以多种经营为主的生力军,都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预测,仅今年全系统就可增加经济收人110As万千_1精简机学人吊。崔林某国个、mn1994年以来,局机关人员由60多名精简到40人,精简出来的人员走向市场,创办了开发公司;16个基层企业合并为12个,从中挑出一批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元阳县粮食局在1993年粮食价格全部放开后,要解决全系统15个粮管所、1个直属库、1个加工厂、41个粮店的300余名在职职工的100余名离退休干部的吃、穿、住问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他们果断作出了实行“三三制”的改革决策。即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由1/3职工,完成每年2600万千克粮食的收购任务和调出任务;分流1/3职工发展养殖业;分流1/3职工开发荒山,创办热带水果园。  相似文献   

9.
谷城县粮食系统安排富余职工办法多何智勇,杜伟谷城是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该县粮食部门各单位针对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兴建再就业基地,已安置富余职工700名,占职工总数的1/3左右。真正做到了让富余职工转岗不下岗。采用承包他人茶园等办法,发展种养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湖北省沙洋县粮食企业着力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初战告捷。全县13家购销企业减至11家,减幅23%;全县2351名企业职工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变为“社会人”;全县应安置职工2351人,已安置2280人,占99%,其中返聘安置1514人,内退安置162人,买断安置604人;全县需安置资金3018万元,已筹措2874万元,占95%;全县应发放一次性补偿金2703万元,已发放2664万元,占98%;全县应发放工伤补助15万元,已发放14.25万元,占95%。企业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1.
港北区粮食系统有8个基层企业,职工309人_在分流力度加大的情况卜,如间寻找出路,安排富余人员,成为粮食企业的突出问题。从1996年开始,他们提出了“立足基层,因地制宜,衔接市场,稳步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改造基础产业,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中场、1998年,8个基层企业开展多种经营业务实现利润39.85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1.3万元,同时也遏制了粮食政策性业务了损。到1998年11月底,全系统已分流富余人员188人从事附营业务,占职工人数的61%,提前完成自治区“在两年内将国有粮食企业在职…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霸州市供销社同全国其它供销社一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到1995年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全系统在册职工2800名,而离退休、退养人员1100名,平均每两个多人供养一个,年"两费"支出超过300万元,十几个基层社不同程度地拖欠离退休人员"两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霸州市供销社坚持一手抓开拓经营,一手抓职工就业,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不仅保持了全系统的稳定,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7年度被评为"廊坊再就业十佳明星企业"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在霸州市,供销社系统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长、摊子大、人员多、包袱重的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供销社计划经济时期得天独厚的地位没有了,有的企业经营萎缩,经济效益滑坡,职工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到1995年底全系统有下岗职工495人。面对严峻的形势,新的市社领导班子关心职工疾苦,力保全系统稳定,积极实施职工再就业工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市社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开辟就业门路、安排好职工就业的规划和目标,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市社班子成员和各单位政绩考核内容,作为综合测评计分的重要一条。在工作中狠抓落实,结合市委、市政府实施鱼水工程的安排部署,采取市社各主任分片包企业,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具体指导。特别是对原毛巾厂、金属结构厂、精制棉厂等再就业任务大的单位,市社班子集体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措施,解决重点企业的职工就业问题。同时,他们坚持发展才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村经济》2002,(3):49-5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区供销社显得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粗放,造成了亏损严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难以发挥,。为农服务实力减弱,5个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亏损额在不断增大。全系统1999年商品购进额下降20.9%;商品销售总额下降22.2%;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营山县骆市粮站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消化富余人员的路子。一、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在经营模式上,他们坚持以粮油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凡是消费者需要的都经营,凡是企业有利的都发展。在人员分流上,打破旧格局,全站1O6名职工,不分领导或一般职工,谁能在市场竞争中敢干冲刺,就派谁到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岗位。目前全站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6O人,没有雇请一名临时工,也没有一名职工待岗无活干。二、人员分流,减轻包袱。他们消化企业富余人员的主要去向有:1.分散经营,安排6人。粮站每人发给一次性生活…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青龙县地处长城北部,燕山山脉东段,全县面积三五一0平方公里,总人口五十二万,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粮食系统下辖粮站三十七个,职工八百一十三名。为提高粮食商业在农村粮油市场的占有率,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加速全系统扭亏增盈进程,青龙县粮食局结合县内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特点,积极兴办家庭粮店,目前已有了家庭粮店六十家,形成了以家庭粮店为主体的农村粮油购销网络,初步实现了“占领市场、保证就业、增加效益”的目标。一年多来,通过兴办家庭粮店,全系统减少工资支出六十万元,增加收入三十万…  相似文献   

17.
招远市粮食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实现重大突破:2002—2003年,组织实施了粮食压库促销活动,促销粮食近7万吨,归还银行贷款8000多万元,节约利息等费用400多万元;2003—2004年,组织实施了对20处困难企业的关停处理,为321名职工解决了企业欠付的各种费用并完成了身份置换;2004~2005年,组织实施了粮食收储企业改革,为270名收储职工置换了身份,到2005年年底,全市粮食系统历史遗留的“老人”、“老帐”、“老粮”这“三老”问题得到标本兼治,粮食事业得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市粮食局连续三年被招远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人大代表评议的近50个单位中,已由四年前的倒数第二名连续三年进入前20名之列。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职工分流安置的政策安排为切入点,分析了陕西省国有森工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障的不完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职工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实施方案,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职能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职工由“企业人”到“社会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1 基本情况,湖南省洪江市原有国有独资粮食企业14家,其中,仓储企业1个,购销企业8个,附营企业5个;共有粮食职工712人,其中,在职员工556人,离退休156人。该市国有粮食企业从2003年9月启动产权制度改革,截止2004年9月,已有538人解除劳动合同,获得一次性安置补偿,占原有职工总数的96.7%;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和医疗保险实行了社会化管理。除市粮油总公司和国家粮食储备库以外,原有的12家企业已进入清算解散程序,并有8家已基本完成了清算解散工作,其余4家的清算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密市供销合作社把减员增效、转岗分流与供销社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加强集中管理、完善配套措施,使全系统852名下岗职工有629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消化分流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离退休人员多、安排的转业退伍军人及家属和待业青年多、在职的大龄职工多,导致职工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的情况,市供销社决策者们确立了"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尽最大努力消化分流下岗职工。在棉花加工行业,本着"调整结构,盘活资产,整体启动,全面开花"的原则,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