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了解大学新生常见不良应激事件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心理症状量表对42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将知识讲座、课堂讲授、团体训练等多种方法手段结合,进行为期一年的心理干预,干预后发现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NC)的分值在降低,积极应对(PC)的分值在升高,前后测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症状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与消极应对(NC)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PC)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对事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150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成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政课平时成绩与SCL-90中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思政课总评成绩与SCL-90中1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二者的相关还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思政课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与SCL-90中5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女生则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根据不同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惧怕否定评价心理与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中文Frost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对305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回归统计。结果:(1)惧怕否定评价与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与完美主义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条理性呈显著正相关。(2)完美主义对惧怕否定评价和自我接纳有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接纳在完美主义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和《师生关系问卷》对486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效能感、英语学习中师生关系及其二者的关系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中能力因子得分最高,挫折因子得分最低;(2)大学英语学习中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一定的冲突性;(3)大学英语学习中负向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正向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于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常模水平,大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大一、大三学生;高职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健康总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三、大一、大二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及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次调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大学生采取简单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309份。调查结果:(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平均水平为高支持状态,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孤独感水平也较高。(2)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两两相关。其中,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7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433,p<.001),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为极显著的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0.593,p<.001)。(3)心理弹性作为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高校3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弹性的乐观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可控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结论:可控归因方式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学业成就可控归因可以解释心理弹性10.2%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64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呈正相关(r=0.57,0.56,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资本、幸福感呈负相关(r=-0.26,-0.24,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呈正相关(r=0.38,p<0.01);(2)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大学永恒的主题。虽然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来已久,但基于人格中介方式探寻其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内在关系的研究鲜有论及,尤其在国家倡导全民健康理念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新生心理质量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和迫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某高校2012级的30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维度和心理健康的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健康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积极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3)母亲的惩罚严厉和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对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人格的神经质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理科生与文科生在社交焦虑和幻想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文科生和艺术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中的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解决问题和合理化两种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两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指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留守经历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452名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1717名非留守经历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17.70%,一类重点关注学生占比为21.5%;(2)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和UPI得分上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3)不同性别、生源地、经济状况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最后本研究提出从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提高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了解分析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抽取了本校400名大学生,获得有效样本375个,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本校大学生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9%;男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在精神病因子上差异显著;大二分布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与乡镇大学在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总体上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以及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确定未来方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冗思及职业决策困难均与应对效能呈显著负相关,冗思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正相关。应对效能在冗思与职业决策困难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1.7%。冗思作为一种消极的反应方式,可以较好地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水平。应对效能在冗思与职业决策困难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学业拖延类型与压力知觉、压力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PASS)、主动/被动拖延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压力应对策略量表,对38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拖延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表略有所不同;(2)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在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3)在完成课程作业情境中,主动拖延与紧张感、压力知觉、主动解决策略和认同合理化策略呈显著正相关;被动拖延与失控感、认同合理化策略呈显著正相关;(4)在完成课程情境中,紧张感和认同合理化策略对主动拖延有正向预测作用;失控感、认同合理化策略对被动拖延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在完成课程作业情境中,感受到更高的紧张感和采取认同合理化策略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拖延行为;感受到更高的失控感和采取认同合理化策略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被动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精神状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精神状态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两个因素对大学生精神状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由此,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在外表完美主义与负面评价恐惧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随机选取的300名女大学生施测外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和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发现女大学生外表完美主义中的担心不美和追求美两维度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外表完美主义的担心不美维度与负面评价恐惧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外表完美主义的担心不完美维度作为人格倾向可以较好地预测负面评价恐惧,这对于女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缓解与外表管理有关辅导策略的提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验高职大学生群体自尊、自我控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431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学习倦怠总体及各因子与自尊显著负相关(r=-0.451~-0.360,P<0.01),与自我控制总体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639~-0.136,P<0.01);自我控制在自尊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t=-5.589,P<0.001)。结论:自尊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影响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SCL-90量表,以河北省唐山市某陶瓷厂292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的自评生活满意度高于他评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EPQ(艾森克个性问卷)与ST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成都市三所高校2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状态焦虑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特质焦虑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三、大二与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人格特质上,男女组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上差异显著;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三、大二与大四在精神质上差异显著;在神经质和外倾性上,年级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状态焦虑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而状态焦虑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特质焦虑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而特质焦虑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说,人格特质总分与状态—特质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探讨心理复原力在校园欺凌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为缓解被欺凌群体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证依据,采用中学生受欺凌行为问卷、心理复原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回收有效问卷433份。结果显示,中职生群体校园欺凌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复原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校园欺凌、心理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且心理复原力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