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一拖的利剑尚未完全出鞘,跨国巨头们就隐约的感到了压力。这压力源于一拖动力换挡技术的突破。在过去二十年间,这一技术一直掌握在跨国巨头的手里。凭此,他们可以牢牢占据高端农机产品的利润塔顶。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用购买零部件、组装整机的方式永远威胁不到他们;一些稍微有追求的企业用传统的拆卸、测绘的方式也不可能研发出“机电液一体化”的动力换挡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秀凤 《化工管理》2013,(21):77-81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在于须臾的辉煌,而在于持续的闪亮。一个企业的使命,不光自己走得更远,更要让客户与自己共同成长。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境界。德国汉高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在追求自身持续发展、致力做全球品牌与技术的领袖的同时,更把与客户紧密合作、共创竞争优势、携手持续发展、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的企业。2013年9月18日,上海化学工业区内,汉高在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历史上又续写了新的篇章。该公司总投资逾5000万欧元、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未来总产能将达42.8万吨的全球最大的粘合剂工厂——龙工厂一期项目盛大开业。汉高全球高层悉数来华为新工厂开业剪彩。管理委员会主席罗思德(Kasper Rorsted)在新工厂开业典礼上表示:"汉高致力于创新,承诺可持续性发展。新工厂的开业,不仅将促进公司粘合剂技术业务的增长,使汉高全球粘合剂技术  相似文献   

3.
日前,DelStar科技正式宣布,该公司已在我国江苏苏州建成一座占地70000平方米的新工厂,新工厂将取代目前在苏州地区的现有工厂。新工厂的产能将达到目前产能的两倍。据介绍,该工厂投资达数百万美元,是公司亚太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DelStar科技创建于1956年,是世界领先的热塑性塑料、非织造布、层压板生产企业,公司  相似文献   

4.
2008年,跨国零部件巨头加快了在华业务扩张步伐,不断兴建新工厂。这些新建工厂绝大部分是外商独资,其余的也多为外资控股。在股比不受控制的情形下,独资已经成为众多国际零部件集团在华建厂的首选。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李文喜一直带领企业靠做精密零部件"进口替代",从国际巨头手中抢生意;而接下来的十年,他想将这种"竞争模式"加以复制,迅速实现规模效应。他有可能成功吗?谁也没有料到,李文喜一出手竟然就是10亿元。2012年9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亚)位于湖北襄阳市深圳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其中一期投资3.5亿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一切原本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6.
腹背受敌?     
一方面,国内需求减少,另一方面,跨国企业携技术优势蚕食本土零部件企业最后的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7,(10):95-97
就像零部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本应该超前于整车但实际上却滞后于整车一样.中国零部件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充当了整车的附庸。 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现代汽车工厂周围.聚集了50家左右的韩资零部件企业.他们都是现代在韩国本土的配套体系跟着整车同时进来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6日,冬天的羊城依然是绿意融融。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内的欧姆龙广州工厂迎来了来自各方的代表。来自欧姆龙公司本部、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与新工厂的全体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同时也为一个日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宏伟规划感到震惊:欧姆龙将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7,(8):45-46
一、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现状 2006年.中国零部件企业工业销售总产值为5240亿人民币(65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0%。按工业销售产值排名前十名企业中有五家为外商企业.销售产值达到了186亿人民币(22亿美元)。另外五家为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产值达到了451亿人民币(87亿美元),超过了五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产值。目前。国内约有5000家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加上村办、小型非国有企业.本土零部件企业总数达8000余家,2006年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总产值约为2500亿人民币(3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社会》2014,(30):22-23
8月28日,奇瑞汽车巴西工厂在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正式落成。这家工厂是奇瑞在中国本土以外设立的首个整车工厂,总投资高达4亿美元。对奇瑞来说,这家工厂对奇瑞在巴西市场甚至整个南美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能让巴西工厂能够以最佳状态顺利投产,奇瑞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机电工业》2011,(9):116-117
项目背景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于1988年9月合资开业,注册于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总投资1.8688亿欧元,总注册资本为8924.9万欧元。公司土地面积26.7万平方米,总人数超过2500人。其在上海拥有康桥、周浦、申江三个工厂,在外分别拥有武汉工厂、重庆工厂和长春工厂。其国内市场份额为50%,并致力于成为高诚信、高质  相似文献   

12.
《轴承工业》2010,(7):37-37
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出现“井喷”,使得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把更多的期望放在了中国市场。“然而,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具有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在“2010年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论坛上指出。就目前而言,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10月28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信息发布会在宁波凯洲大酒店隆重举行。美国NAPA(中国蓝霸)等国际著名跨国采购集团、近百家宁波及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经销商及业内人士、新闻媒体约2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加大,以及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如何与全球接轨,如何在挑战中…  相似文献   

14.
采埃孚,英文简称ZF,一家来自德国的零部件企业。对于中国的轿车企业和消费者来说,ZF一词是很熟悉的,因为其在华销售额约70%来自轿车领域;而对于中国的商用车用户来说,ZF仍然陌生而遥远,其在中国商用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开拓阶段。但在欧洲和北美,这家提供传动技术、转向技术和悬架技术的专业公司已经空前强大,商用车变速器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欧洲均排前三位。数据显示,2006年,采埃孚集团全年总收入为116.4亿欧元,同比2005年的108.33亿欧元增加了7%:全年生产用于商用车的ZF AS Tronic自动机械变速器(AMT)56500台,同比去年增长了18%。总结集团2006年增长的原因,一是,亚太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二是,通过产品持续改进,巩固欧美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三年企业榜     
《汽车观察》2008,(3):19-23
企业红榜福田&康明斯:动力"轻"兄弟世界发动机巨头康明斯在进入中国33年之后,进行了一场"激进"运动。过去三年,中国本土发动机利用低成本优势为康明斯好好地"上了一课",被潍柴超越的康明斯准备重新出发,但是它把战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0月10日,瑞士苏拉集团在苏州举行了隆重的新厂区落成典礼。这是继1997年苏拉集团在苏州设厂后的又一次规模扩充。共有来自世界各地近300位嘉宾参加了落成典礼,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协会理事长高勇等有关人士也光临了现场。苏拉集团首席执行官Mr.Fischer先生在会上特别强调:中国市场对于苏拉特别重要,处于中心地位,苏拉集团今后将集中技术优势,加大纺机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并把苏州的工厂建成苏拉在亚洲所有生产活动的枢纽和供货中心,最终发展为向世界市场提供部件和  相似文献   

17.
日前,沃尔沃建筑设备迎来了其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国本土生产的第一万台挖掘机正式下线。据了解,自2003年4月上海工厂生产的第一台VOLVO挖掘机下线以来,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沃尔沃挖掘机的年产销量上升了50倍,成为中国行业内最知名的建筑设备供应商之一,上海工厂也成为沃尔沃建筑设备全球供应链中发展最快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摩配》2006,(7):36-36
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整车制造业不管是跨国巨头还是本土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完善采购制度,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何理顺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的功能、作用和利益关系,这将成为建立采购供应机制的核心问题。同样,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后市场”也是蓬勃发展,汽车配件的全球化采购模式随着中国进入WTO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整车的鼓励,也正在方兴未艾的发展,以NAPA、Autobacs等为代表的国际化汽车配件连锁销售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在中国展开全面网络布局的同时也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电工业》2013,(11):22-22
丹麦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公司近日对外宣布称,公司决定将旗下位于挪威、瑞典、德国、中国及丹麦的6个机械及铸造工厂出售给德国VTC工业集团,售价为1欧元。  相似文献   

20.
虽然市场盘子不断扩大,本土零部件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发展路径带来的先天不足、生存环境的艰难都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将面临内忧外患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