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重点区战略的理论分析 重点区域开发,是非平衡发展战略思想在空间上的体现。区域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实践都表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区域非均衡发展又是倾斜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和促进区域均衡增长过程形成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用威廉森(Williamson)的倒“U”字图形来认识区域非均衡增长现象: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增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即倾向于非均衡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增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倾向于均衡增长。对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6,(8):129-143
本文首先在一个同时包含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扩展Ramsay模型中,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推导出物质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一国产出的短期影响公式;然后基于这一理论分析结果,运用两个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对一国人均产出的影响效应。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用全球138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还是用东亚10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1),健康支出GDP占比、公共教育支出GDP占比和生师比都对人均GDP有显著影响,其中前两个变量对人均GDP的影响显著为正,生师比对人均GDP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各国健康投资的差异能显著影响各国产出差距。  相似文献   

3.
纪平  胡芳 《技术经济》2000,19(7):20-22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地区永恒的目标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日益“软化”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已难以解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现象 ,80年代后期 ,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审时度势 ,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又称内生增长理论 ,把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归结为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增长 ,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从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研究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知…  相似文献   

4.
(一)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民收入增长。 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对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有显著作用。回归分析表明,人均GDP增长上升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7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下降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0.003个百分点。在城乡收人差距2倍以上的收入分配格局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谈人类发展指数的理论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 《经济问题》2007,(5):14-15
人类发展指数(HDI)从人本主义出发,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单纯比较人均GDP的方法,更加全面科学地为各国的发展实践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个指标体系中各项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与别国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良政策,使本国的经济和社会都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尤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指标设计上都可以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服务.就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的创建进行阐述,然后对其包含的发展思想进行理论评价,最后以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证明研究和重视人类发展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贵 《经济论坛》2004,(16):18-19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指标。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基本上未考虑生态和环境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索洛(Solow)和斯旺(Swan)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均衡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其核心结论是,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率将最终停止。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前提下的。放弃了规模收益递减假设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研究与开发导致了某些专业化投入品的出现,后者对生产效率的改善和外部效应抵消了规模收益的递减。大量的经验研究显示,后进国家确实可以从发达国家技术扩散中得到好处,从而提高本国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探索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包括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层次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经济活动中外部性的减少;第三层次是指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的不断演进与完善,文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例如人们观念与行为方式的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本文将制度资本化并构建相应的动态方程,从而实现制度的内生化,并将内生的制度资本引入索洛模型.对模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后发现:制度进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个百分点,表明加快制度升级与变革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动因;均衡点类型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技术进步率为外生给定,经济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仍有可能高于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经济增长是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持续增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通过总结国外学者有关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并从时间、数量、内容三个维度归纳国内学者对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提供理论框架及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特别数字     
《环境经济》2004,(1):57-58
我国人均GDP将超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透露,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保持在世界第六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0美元。姚景源说:(人均GDP)1000美元在国际上无论哪一个国家,作为经济增长阶段来说,都是进入到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我国国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由衣食消费进入到住行消费,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民的个人资产也有了比较迅速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将进一步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5,(11):117-126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赵珍 《经济研究参考》2014,(23):42-45,78
正一、引言经济增长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技术进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之后,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拓展。各国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20世纪80年代后,卢卡斯、罗默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的经济发展要素纳入了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文章实现了一个面向气候保护的多国宏观动态经济模拟模型(MICE,Multi-Region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MICE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各国不同气候保护政策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各国在三种情景(基准情景、合作情景和非合作情景)下全球及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碳排放情况。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下,中国在2100年的人均碳排放和人均累计碳排放(从2005年到2100年)仍较低,在模型研究的六个国家(地区)里中国处于倒数第二位;如果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不达成合作减排协议,那么没有国家会采取主动性的减排政策;全球合作减排不但能够保证温度上升得到控制,而且经济情况在三种情景中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马明 《技术经济》2013,(3):64-70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9—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公共资本存量、私人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构建面板VAR模型度量公共资本存量对经济的冲击。结果表明:公共资本存量的冲击对人均私人资本存量和人均GDP都产生正向影响,但长期看该影响不具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力  孙畅 《经济论坛》2006,(19):18-19
一、前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国(地区)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人均产量的上升,其引起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主要归结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大多都在50%~80%,我国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也达到了30%~50%。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重庆作为西部的经济高地、直辖市,近20年来的GDP年均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苏北地区的人均产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产出弹性依次减弱。根据经济发展理论,提出苏北经济增长方式应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加快城镇化,提高城镇消费所占比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各产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从而会引致各产业产出规模和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在由低收入(人均200~300美元)向中等收入(人均1000美元)转化的过程中,社会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变化最为注目。我们可以从中外收入增长与投资变化的关联中看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