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者权益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关联及学科归属、人力资本主体的范围、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及如何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这些基础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劳动者权益会计相关研究中的会计确认、账户设置与核算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不仅关系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建设,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必须以对价理论为基础,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制定统一合理的标准。本文介绍了股权流通对价会计处理的不同观点,并提出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经理薪酬与会计业绩敏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了2002--2006年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会计业绩指标、盈余管理指标与公司高管层年度薪酬数据,对股改前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业绩与经理薪酬之间的敏感度变化进行检验,并考察上市公司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变量相关关系在股改前后的变化。结果发现,股改后经理行为对会计业绩敏感性增强,公司长期发展的会计业绩变量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水平显著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得到改善。在对股改前后的分组数据进行整体回归后发现,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经理薪酬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股改后的显著性水平较股改前有所提高。净资产指标在经理薪酬契约中的显著性水平在股改后有所下降,公司所有者正在经历由账面价值最大化向市场价值最大化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与财务问题方面,仍存在许多规划亟待明确,若干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股权分置和会计规则导致的股票市场溢价、控股股东执行送股等对价安排的会计处理,国有股权会计考核体系改革、后股权分置时期的股票估值,送股等对价安排是否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或权益法核算、改革费用承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调整了维持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分置制度,割断了国企大股东或管理层“我独大”、“我不怕”的念想,阻绝了上市公司依靠不断“圈钱”过日子的企图,恢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证券市场重拾升势和发展就不再是梦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9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破冰,启动了资本市场上一场意义深远的制度变迁。股权分置这一根本性制度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制肘之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系列变革的深入,该问题成为各界众而矢之的焦点。但以往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而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获取所持股份的流通权。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方式之一的权证,有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两种,其按发行方式分为赠送和出售,按行权方式分为购买/出售股份和支付差价。本文对这几种权证的会计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两个时期的回归分析,来考察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股改方案呈现的不同特点,研究发现,前期的股改方案所隐含的送出率与非流通股比例呈现高度相关,但是,中后期方案的对价水平基本上与公司基本面不相关,而只与刻画整个市场预期的系统变量相关这说明随着股改的进行,后期的公司可能在方案设计上追随前期的方案,而这种追随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对于改革能够短期内完成的强烈预期,这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诱导型与强制性变迁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5,(6):21-21
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终于迈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完善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场全流通的改革中,需要有统一的原则和判断标准,且需要切实相关的法规法律来保证市场的公平性.要规范非流通股东的行为,并严防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行为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问题与国有资本管理颇有渊源.当初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主要是针对人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担心与顾虑,切合了我国证券市场设立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和思想意识.时至今日,股权分置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性制度障碍,它扭曲了国有资产的定价机制,影响了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和估值水平,破坏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稳定预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的事件,基于经济后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股权层级的变化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论文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随着控股股东与其他小股东间代理冲突的减轻,公司股权层级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代理成本的下降及对管理层监督的加强,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业绩因股权层级的降低而上升。最后,我们的考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股权层级及经营绩效的影响在非国有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6,(5):99-101
截至2006年4月29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正式实施了一年。一年来,改革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后的态势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和关注。本期的《证券风云》,我们和读者一起分享这一重大改革的成果,评述改革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地区制度环境,从会计规则内外部执行机制耦合的角度,运用盈余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的经验模型,本文首次研究了制度环境与股权分置改革两者共同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越好、股改对价越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越高。本文对国内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并结合地区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欣 《中国金融》2005,(13):48-50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办法的推出标志着关乎证券市场全局、牵动多方利益的重大改革终于艰难启动。管理层终于向市场表明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的勇气和决心,这对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有红 《新理财》2005,(10):40-41
股权分置严重歪曲上市公司理财行为 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一部分股票流通而另一部分股票不流通,流通股股东以股票市值衡量投资价值并以市值的变动确认损益.尽管股价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融资成本,但作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更关心的是净资产以及能否通过配股增发获取更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18.
《深交所》2005,(6):1-1
转折的曙光,显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9.
20.
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近期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其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