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卢节来 《中国经贸》2014,(1):111-112
司法实践中,转让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转让股权时,公司其他股东常以其优先购买权受侵害为由要求确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不同认定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于新公司法对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适用公司章程规定优先原则,从而使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渐具多样性和复杂化,尽管如此,股权优先购买权的传统理论仍可适用。在分析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时,应先行分析和确定股权优先购买权之性质,通过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兼顾法律规定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并同法律规定背后的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股东优先购买权是指在股权对外转让中,公司内部非转让股东较公司外第三人于同等条件下享有的优先购买拟转让股份的权利。学界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认定存有争议,将其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形成权,不仅有助于商事法律经济效益原则的贯彻和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维护,还可以使该法理在逻辑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优先购买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当股东转让其股权时,公司其他股东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该股权的一项权利。优先购买权的立法依据是: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的性质和对老股东对公司贡献的承认。"同等条件"是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实质性要求。它应包括客观公正的价格条件和所购股权的"数量相当"。部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应区分股权整体转让和股权分割转让进行具体分析。我国公司法应规定优先购买权的除斥期间。  相似文献   

4.
任慧芳 《北方经济》2012,(23):79-80
一、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中对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及其原则 股权,即股东的权利(股东权),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财产、经营、收益等方面的综合性权利,具有重要商业价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2条、138条之规定,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  相似文献   

5.
李志强 《产权导刊》2009,(10):61-64
一、国资法施行前保障老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常规做法及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关于老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的现行法律规定是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为保障老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转让股权应当履行两个阶段的程序:(1)内部征求意见阶段:拟对外转让股权的股东首先要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若有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不同意对外转让,其他股东应当购买拟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  相似文献   

6.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为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限制股权对外转让而设立的一种复杂制度。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旨意,其产生基础及权利性质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焦点。实务中,因相关规定不详或内在逻辑困境而出现股权对外转让存在"同意规则"作用消解、出让通知内容缺失、股东之间诚信失控、交易风险大的状况。基于此,应当赋予董事股东名录审批权、增设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决定权、明确出让通知内容、取消出让股东"反悔权"规定来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提升解决股权转让纠纷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吴月 《产权导刊》2018,(8):39-42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而规定的一项特殊制度,目的在于弥补对拟转让股权的事先同意权制度的不足,与同意权制度一起限制股权对外转让,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随之而来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其中优先购买权的性质确定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其关系到优先购买权人的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的稳定等,本文将从民法先买权角度、诉讼方式角度以及请求权说存在的缺陷等方面来论证优先购买权应该属于形成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国有股权转让作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大量运用。但在国有产权交易中,往往因股东优先购买权产生纠纷,对公开挂牌交易制度产生较大冲击。为此,有必要对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进行认真研究,运用法律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晓霖  周海博 《特区经济》2010,(10):115-117
股权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其中自益权直接体现财产属性,是股权作为继承客体的最基本条件,共益权间接体现出财产价值,不影响股权成为继承客体。股权与股东资格同时产生,是同一个取得股份法律关系的两个要素。而且股东资格本身具有的身份性不同于人身权,继承股东资格并不意味着继承死亡股东的职务。股东资格完全可以依继承事实而取得。作为公司人合性合理表达的信赖关系并不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利益。因而,人合性不能阻却继承人依继承事实取得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10.
吴军亮 《特区经济》2013,(2):162-164
提案权是一项重要的股权,提案股东必须具备法定资格,股东提案权制度设计和运行必须充分权衡保护小股东股权、实现公司法人机关之间的制衡和保障公司经营效率这三项目的价值。对于我国现行股东提案权制度,在提案权主体、提案内容、提案程序、提案权救济等具体问题上学界尚存在争议,本文就此一一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1.
陈云英 《特区经济》2007,216(1):105-107
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特征,国有非流通股“一股独大”,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已是不争的事实,公众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难以真正地发挥作用,无法对大股东做出的决策施加实质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公众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即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而进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创新。对类别股东表决制,应吸收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的制度精华,在《公司法》中对类别股东表决制进行完善,建立统一的类别股东表决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带动了深圳人口和产业的转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原无偿划分给原居民的合作股和留作公共积累的集体股的产权不清和股权难定矛盾日益凸显,产权主体的人格化、多元化是明晰企业产权的基础,只有基于多元的产权主体,才能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确定合作股分配办法的合法性、合作股的有偿购买,明确规定股东一股一票的按股投票权利、集体股的股东代表及分红权利。  相似文献   

13.
如何给认股权证进行科学定价,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金融期权的定价思想和原理,对加回购条款的股本认股权证进行了科学定价,并以股本认股权证长电CWB1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司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典型的社团法人,股东投资数额以及各自承担的风险各不相同。随着现代公司股权分散化的日益加剧及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职权向董事会过渡趋势的日渐形成,资本多数决原则被无限制地滥用而导致的弊端日益明显,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于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是会长期客观存在的,而认清这些差异,可以把股权投资业务进一步核算清楚,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的开展盈余管理,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实现合理避税。因此本文就针对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涉税处理的差异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转化。  相似文献   

18.
汪洋 《特区经济》2009,240(1):118-119
在强调最优股权结构研究的内生性前提下,本文利用2005、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各种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数越接近公司绩效越高;②股权制衡公司绩效显著优于"一股独大";"双寡头"公司绩效显著优于"一股独大";内生性前提与制衡股东个数是最优股权结构检验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长远发展和国家规划看,产权交易市场的服务对象将由国有产权交易为主,向多种所有制产权交易转变,交易产品将扩展到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而我国目前产权交易信息披露主要是基于国有产权交易而规制的,具有显著的行政特点,这必将影响到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由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路径以及产权交易信息披露系统三个层次构成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于竞争市场的信息披露的特点,并对现阶段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监督管理实践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