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本文就深度贫困地区的生存条件恶劣,如何脱贫;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育程度低如何脱贫、如何提高脱贫攻坚的工作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努力解决好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必须进一步调整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早日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利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对1984年至2013年间中国农村信贷投放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数据表明:农村信贷投放增加及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是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已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由于正规金融部门扩展到农村贫困地区成本较高,所以扩展非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村的低收入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小额信贷公司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它是一种独立的、商业化的机构,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可以更好地为农民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了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五省(区)由民营资本经营的"只贷不存"小额信贷公司的试点。  相似文献   

5.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5,(20):28-29
四川省人多地少,农村人口6885.7万人,农村人均耕地0.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省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7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4%。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价格月刊》2001,(12):20-22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负面影响 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据统计,1992~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9.14%,但1997~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95%.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仅比1999年增长1.9%,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慢的一年.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农民家庭经营绝对收入水平近年日益下降.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97年为2346.7元,1998年为2286.8元,1999年为2211.6元,2000年为2168.6元.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一费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人民的关心,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各级政府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难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的愿望都想把好事办好,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导致不协调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9.
陕西农村消费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省份,农民约占全省人口近80%。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容量扩大,农村市场及农民购买力在全省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需求增长空间巨大: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0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0.2元。如果农民收入增加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我省的消费能力将不可估量。所以,农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影响着市场的总体购买力,而农村购买力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之策。然而,目前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依…  相似文献   

10.
<正> 2001年,洛阳市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扩大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加。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洛阳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15元,比上年增加86元,增长4.5%。 一、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仍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略有增加,其中第三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较快 当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096元,比上年增加51元,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入世给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此,我国实行了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的责任制,经过多年努力,虽然目前还有上千万农民尚未脱贫,但我们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粮食和其他多数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然而,中国最穷最苦的依然是农民,尤其中西部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与城市的反差很大;如果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相比,反差更大。美国农民人均产粮110吨,产肉101吨。而我国人均产粮产肉只占美国的1/100。这个比例,与两国人均 GDP 相比较,差距又远远扩大了。并且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包括稻谷已高于国际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有紧迫感,以入世为历史性的契机,借鉴国际经验,花最大的力气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六十年(1949-2009)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及区域差异格局形成的成因。结果表明:1978—200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都在逐年增加,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1993年以来,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河南省中部农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远离郑州市的河南省东部和东南部形成了"Y"字形的农民低收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现出从郑州市向外依次递减的态势。城市化水平和农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年总支出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和各地市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返贫问题日益突出、地区日趋边缘化等问题。政府应加快对扶贫政策相关方面的创新,提高农村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改变贫困地区的文化观念,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以打破制约农民脱贫的“瓶颈”。提高黑龙江省农村扶贫政策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碧玉 《商业研究》2007,(12):161-163
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关宏 《中国商论》2020,(7):192-193
自2017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关于如何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壮大农业新产业与新业态则成为陕西省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摸索适合陕西省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文章基于国家政策与战略,就"互联网+"促进陕西省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便探索科学、可行的发展路径,为全省贫困地区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6.
贯昌福  林艳 《商业研究》2006,(6):200-2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非农就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近代中国非农就业存在新斯密学派和过密化理论两种不同的学说,前者认为商业化与工业化确实给近代中国农村带来了"现代化"的发展,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民人均生活水平。而后者则与之相反,认为近代中国的商业化和工业化过程并未带来英国式的发展,而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显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与此相联系,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呢?一、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症结我国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业增长日益受市场需求的约束以及与此相联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剩余劳…  相似文献   

19.
张鲁光 《商展经济》2023,(23):28-35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新时期,政府急需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企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为了回答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工作是否有效,以及区域差异、被扶贫地区贫困程度差异对其是否存在影响,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1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在匹配企业—贫困地区对应帮扶关系的基础上,对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仅供参考。研究发现:(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贫困治理,能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率,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在西部地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治理对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率的促进作用,较东中部地区更加显著;(3)在国家级贫困县地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治理对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率的促进作用,较东非国家级贫困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症结所在从需求角度看,农民收入低是农村市场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以1997年为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1930元,仅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1.9%;全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38.9%;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