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贬值,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风飞扬,出口势头异常迅猛,外资源源不断流入,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应否调整人民币汇率相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也趋于激化。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基本分成两类:一类主张升值,一类主张保持稳定。那么,人民币汇率确实被低估已不是争论的焦点,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国从长远和全球的发展考虑,为什么在升值压力面前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5%,都明显快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升值幅度。同时,中国出口也经历了超预期的增长。这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沉寂已久的人民币开始发?威。  相似文献   

3.
近期以来,美国以我国保持较长时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为由,强烈要求人民币汇率(RMB/^,下同)升值。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只会使得投机者加剧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性投机。长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能刺激用来防范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和相关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单向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某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货币贬值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本文利用对数现线性模型分析宏观数据,初步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提出规避汇率升值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维 《南方经济》2014,(9):59-77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贸易平衡价格弹性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的结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有所加强,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但人民币升值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反思人民币汇率十年争论,大多围绕"外部施压——内部被动反应"的逻辑展开,人民币汇率陷入升值"恐惧症"。本文以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各种争论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导致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也没有促使就业下降,相反,人民币升值还伴随经济过热及就业持续增加;同时,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引起热钱流入的观点都缺乏经验的支持。因而,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理论逻辑值得重新审视,中国开放宏观政策选择有必要跳出被动应对怪圈,这对促进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路程 《沪港经济》2005,(8):55-55
人民币升值迟早是要发生的,而在7月21日星期四终于发生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放弃了保持了11年人民币盯住美元8.28的固定汇率,并开始和一篮子货币相关联。此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提高到8.11,升值2.1%,尽管这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人民币升值需求相比依旧微不足道,但人民币终于是升值了。到目前为止,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运转依旧很不清晰。中国政府把它称作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管理”比“浮动”更为重要。汇率改革最终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影响,则要看从现在开始人民币汇率还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8.
钮文新 《发展》2014,(8):16-16
正拉高利率逼迫人民币升值,高利率和升值吸引过多热钱流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汇率。这个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是不是已经"寿终正寝"了?好像是。今年2月份之后,央行开始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而这一动作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受到压制。此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创下6.04峰值,而此后一路贬值。而3月中旬汇率扩波幅后,人民币贬值幅度继续扩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统计描述、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途径,对汇改以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发现,在2006年7月3日至2008年5月31日时间段内,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具有大致相同的升值走势,但境外NDF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强于国内,计量结果显示,境内银行间市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即期汇率与境外人民币NDF汇率之间仅在较短期限品种上存在明显协整关系,境内银行间市场远期汇率与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在各个期限品种上均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价格的传导表现为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引导境内即期和远期汇率,境内则是由即期市场向远期市场单向传递。这与汇率决定理论所主张的"远期应该领先即期"以及"境内引导境外"观点看似矛盾,却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远期外汇市场是非有效的,以及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的缺失。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及外汇市场发展状况,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快我国外汇市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上看,名义汇率升值可以降低一国出口,然而,在其他影响出口因素的作用下,名义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有所弱化。本文解释了汇率升值对出口负面效应弱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项式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得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短期并不显著,但其长期累计效应不可忽视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数据和人民币汇率这一全新的视角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及人民币升值能否有效改善贸易收支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基于中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基于美国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且人民币升值在长期内能够有效改善美中贸易赤字。但进一步的短期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美中贸易逆差。相应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显示,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对改善美中贸易逆差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改善贸易收支的理论在我国并不成立,而在美国长期内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张征征 《北方经济》2006,(10):46-47
1994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和政策决策层的热切关注。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作出四点安排: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昧着从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在汇率制度方面结束了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开始走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会有更大幅度的升值。消除升值预期将是长期而且更为艰巨的工作。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直接相关的,人民币升值对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疑是人民币汇率调整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然后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压力,并从经济基本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外部因素等四方面对分析升值压力成因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分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的结论;进而提出纾缓人民币近期升值压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汇率升值导致的物价传递效应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市场的模型,考察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在长期和短期中都是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原因。因此,稳定人民币汇率,阻止游资进入是稳定物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波动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及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吸引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将会抑制FDI 的流入,但不会使我国的FDI 明显下降,国内利率也与FDI 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适度升值和长期稳定性有利于外资的合理流入,但目前阶段应加强资本监管,预防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凤荣 《魅力中国》2010,(34):158-159
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厂人民币升值原因;其次,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柑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改后汇率对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升值20%,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而加工贸易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汇率对一般贸易的影响大于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文章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决策、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其对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和出口额的影响相对较大,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上,并且在集约边际内部,企业主要通过调整出口数量来应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其出口的冲击;(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规模、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企业出口持续期的生存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显著缩短了企业出口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吴轶 《北方经济》2010,(12):52-53
我国政府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货币,实行一揽子货币政策.这正式宣告了人民币升值的开始.短短3年间,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但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舆论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愈演愈烈.笔者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