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区中企业基于同种资源不同程度的利用和废弃物在上下游企业间的流动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态工业链形式.稳定性作为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可用抗干扰能力、经济生产力和环境效益来表征;园区的稳定性完全体现在生态工业链的稳定运行上,链上企业的经济生产力和环境效益是协同的,依赖于生态工业链自身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生态工业链上的企业产生的价值增值对整个系统的贡献重新进行估量,探讨在生态工业链上企业间合理地进行利润分配的有效形式,使受到干扰的或是稳定性较差的企业能从合作中受益,提高生态工业链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工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生态工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所谓生态工业,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的,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它要求综合地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由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结合而成的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  相似文献   

3.
张叶 《经贸实践》2010,(11):14-15
生态工业是指生产配置符合生态学“食物链”原理而减少废物排放,或生产过程和产品特性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工业生产模式。浙江是经济大省,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又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发展工业生态文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网络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出了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的特点——由核心企业主导和系统推进,介绍了确定核心企业的方法并描述了生态工业网络技术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中的废物交换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是基于产业生态学理论兴起的全新工业运作模式.它强调的是工业共生与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患流的相互联系.使一个企业的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加以利用,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生态工业中的废物交换,并对其管理手段、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对比.显示建立工业生态废弃物交换系统有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工业废物交换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废物交换的时间和成本,增强生态工业链的秉性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治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园区经济的载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在一些国家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共生网络作为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生态工业园的存亡。就目前来看,生态工业园内一些企业采取投机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威胁着工业共生网络的成功运行。为此,对投机行为进行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中的投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业共生网络的特点,提出四种治理范式且进一步研究了每种治理范式的特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对外开放城市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输出入系统的分析,指出这类城市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城市外向型工业的生态经济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问题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工业就是生态型产业系统或链网式生态经济结构,通过它把各个产业部门联系起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并把“污染物”消除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东北、京津唐、齐鲁等地)与西北经济区中间通道,属于内陆重工业城市。 针对能源重化工中心城市的特点,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城市外向型工业生态经济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太原市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创新定义出发,结合工业的概念及特点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概念,并从宏观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中观行业生态创新和微观企业生态创新出发,总结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并针对不足从国家、行业、企业层面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位和关键种理论构建生态产业链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产业链网中企业间的共生偶合角度出发,通过识别企业在生态产业链网构建过程中的生态位因子以及关键种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优化构建生态产业链网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改进了其电子信息业的生态产业链网体系。通过引入缺失生态位上的企业,强化了链网体系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强了链网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其愿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6,26(1):6-10
简要回顾了我国钢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居世界第26位、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历程。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及调整思路,最后指出其愿景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实现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京津联合发展总部经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艺纹  李小玲 《现代财经》2006,26(11):17-20
京津联合发展总部经济,可充分利用两地优势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形成空间相邻、功能互补、产业链较完善的联合体,变水平的非理性竞争为垂直价值链的友好合作,还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崛起,实现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14.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出台,对于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进程,提高河北休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给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指出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重工业之一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钢铁工业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构建了一套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以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为实例,进行评价分析,目的是结合钢铁行业特点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寻求外在环境因素上的支持,为推进河北省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放 《技术经济》2020,39(5):99-106
为探究贵州省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算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引入重心模型、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度及耦合模型等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较高,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耦合关系,时空分布一致性较强;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雄安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在重新界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雄安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过程,得到以下结论:雄安新区应区分不同主体功能,按照“中心-外围”结构,构建共生关系。同时,雄安新区建设应内嵌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创新环境,通过促进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政府需以相关政策为引导,解决雄安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功能缺位和功能错位等市场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产业是一国的基础支柱产业,中国钢铁产量在世界上最大,但国际竞争力却处于较低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增加研发投入对中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钢铁行业的研发扶持力度,科学地制定钢铁行业组织规范,实行动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工业在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新区乃至天津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