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立 《中国物价》2014,(8):24-29
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是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等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就实质而论,现阶段的城镇化主要是劳动力的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劳动力城镇化转向消费者城镇化,将全球化以来逐渐分离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重新统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从劳动过剩经济体全球化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向传统城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也日益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由农业型社会转向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型社会。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我国各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和改善,加快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本文就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路径,建设我国区域经济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良性互动,以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带动新型城镇化.通过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互动机制,分析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业转型发展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转型良性互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胡丹 《北方经贸》2014,(5):28-31
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无疑包括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大力推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的是由"地"向"人"的转变,向"人"的转变不是简单的人口向城镇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城镇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扩散。可见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浙江省社会城镇化发展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参保率依然偏低;城镇住房保障对象逐年扩大,但受益面依然偏窄等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障碍是造成我国社会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媚 《商》2014,(21):50-50
我国社会现在正面临着两个形式:一是经济转型(由重量转为重质),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靠投资、出口转为靠内需),而面对这些挑战,城镇化和老龄化就必须受到重视。而城镇化的关键就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要想使得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必然要求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而保险业在帮助转移市场化的风险和促进社会互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势在必行而对于土地,目前有关官员和专家普遍认为,城镇化要避免"造城化"、避免"房地产化"、避免"摊大饼",这意味着将主要通过调整存量土地来代替土地增量。对于各方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目前该会议仍在准备阶段,具体召开时间尚未确定。不过,随着全国推进城镇化工作时间表的确定,预计接下来相关工作会有序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逆城镇化现象在我国逐步显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目标。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解读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与逻辑关系,产业结构转型作为中轴力量,与城镇化、逆城镇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在促进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进程中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应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我国拉动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高昂的市民化成本的阻隔,以及存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足等困境,"半城镇化"问题长期阻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顺利市民化,本文提出三条对策:第一,政府要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二,政府、企业和个人要协同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第三,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要突破思想障碍和社会偏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推动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户贷款转型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新形势下全国推进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民权益定了方向和基调。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同时,也会给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新形势,进一步强化做好"三农"金融服务能力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从如何服务于城镇化的角度,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又可以为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与中国经济重大转型密切相关。金融危机致使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已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城镇化瓶颈开始制约"柱形"为主的消费升级结构。企业发展动力减弱致使内生经济增长能力减弱的问题、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使企业发展能力减弱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必须面对的问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增强体制机制的竞争性、加快建设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与启动高品质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由于支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是工业化,因此城镇化失序与失衡形成了"新二元化"问题,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族地区的传统城镇化困境反映得更为突出。要想破解城镇化的深层矛盾,不仅需要破解"人口的城镇化",更应破解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四位一体的城镇化。本文通过SWOT模型对民族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在全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阐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安徽省的重点工作,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核心动力,利用安徽省1995-2014年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安徽省产业结构具有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安徽省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层次,未达到理想型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层次,仍需进一步优化。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完善第三产业等,可加快推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冬梅 《北方经贸》2014,(3):73+77-73,77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人,提高质量是关键,目的是百姓富裕。要实现转型社区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逐步融入城镇。我国部分地区采取被动城市化的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以过渡形态存在的转型社区。针对黑龙江省转型社区基础设施较陈旧、没有能够真正与城市接轨,难以满足居民所需,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应促进转型社区实现华丽转身、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对策思路: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重视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打造特色小镇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河南省打造特色小镇存在一定问题,如对特色小镇认识不足、规划不合理、产业支撑不足、政策扶持不明确。此外基建资金投入不足、特色产业链不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小镇承载与带动力不强等因素成为制约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要通过创新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完善配套政策等打造生态宜居小镇,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序言"城镇化"在中国已不算是新概念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进入升级时代——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6.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组成区域,如何把握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转型、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是许昌城镇化建设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许昌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以此本文基于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建设之前的关系视角,阐述以电子商务引领许昌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晟 《财经界(学术)》2014,(1):90-91,14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及方向,特别提到了未来几年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坚持走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集约高效为原则的新型城镇化路线。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人去哪里",二是"钱从哪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不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融资模式已很难与日益增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相匹配。探索新型融资模式,缓解融资压力已成为首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和目的,在分析国内融资模式现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需要走出一条富于"智慧、特色和幸福"的城乡融合新道路。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城镇化集聚效应低,"大城市病"突显;过度透支土地红利,内需提振不足;农民市民化转型迟缓,社会代价巨大;城镇精细化管理缺失,缺乏内生动力等。解决的措施是:推进土地制度变革,积累农民进城资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解农民身份约束;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培育良好发展环境;推进行政财金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诉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设计进行尝试性研究。根据新型城镇化项目性质进行投融资机制设计,扩大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提高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尝试解决如何通过投融资机制设计,营造投融资环境,激励多个投融资主体参与,最终由政府主导转向以政府引导,协同各投融资主体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万兴 《北方经贸》2014,(7):84-84,86
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转型发展显示更加显著的位置,它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成功推向高收入国家的决定性步骤。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增长动力的转型升级须破解公共保障功能难关;人口积聚的转型升级必须破解中小城镇升级难关;配套改革的深化升级必须破解土地、户籍、资金三道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