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解决农民失地问题,有效平衡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一项根本制度。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施,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快农村的发展。为此,做好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本研究针对“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详细阐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4,(14):163-164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可以征收农民所有的土地,但是我国土地征收过程过程中存在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土地征收制度完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商》2015,(30)
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当前农村中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土地产权主体模糊等都涉及到土地的所有、使用以及流转问题,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当前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分为四部分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首先阐明我国的土地制度。其次,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再次,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运行中,出现了土地"抛荒"、"过度征用"、"农民利益受损"等偏离制度预期的悖论现象,其内在深层原因是土地职能的多重性、矛盾性、演进性,而根本原因则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进行博弈的结果.调整现有制度安排的不当并促进各项制度均衡协调,同时要从法律体系中寻找新方法界定土地产权,扩大农民对土地的控制,促使参与农地利益博弈的各方力量形成恰当的张力架构,才能够有效节省土地资源,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以及城市化进程推进,最终加快实现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弊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深了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扩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隔阂和农民土地权利弱化、农民利益被侵害、加速耕地流失,激化了社会矛盾;形成巨大的利益级差与租金空间,为腐败创造了机会.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与土地储备制度,取消二元土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民享有"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6.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土地制度出现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回顾1987年至今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历程,针对农村土地制度中社会保障功能和生产要素功能的冲突、土地增殖的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土地换保障的方案“,即在实行土地国有化、农民拥有永佃权的基础上,允许农民在获得稳定非农收入后出售永佃权,但是国家在交易过程中提取高比例社会保障金,注入为该农民新建的社会保障账户。  相似文献   

7.
黄国庆 《中国市场》2009,(49):74-75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农民主体性的增强,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的维护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从农民的视角分析了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亚飞  王艳艳 《商》2014,(13):157-157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成为新形式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郑州宅基地流转基于村民自愿且自主选择类型、未来机会补偿等原则,从而创新性地实现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资金双平衡。然而该流转方式对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存在很多隐患。若要推广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权益的保障,重视新城镇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彻底完善该制度,以期给农民最实际的保障,使农民生活更加无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笔者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详细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路之一。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安排对于农民增收的根本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土地制度和对土地制度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流转权的分析,研究了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探索新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完善提出设想,在城镇化背景下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农民增收欠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权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受制于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和农村土地制度的障碍,一直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权的实现受到很大限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总体方向,并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权,要破除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的魔咒,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配套机制,保障农民在改革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的立命安身之本,农民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土地展开或与土地密切相连的.我们十分有必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就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农村土地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土地制度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土地处置问题——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变市民的一个关键是农村土地的处置问题,如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如何改革创新、合理设计、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权益”,是户籍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和承包经营制度的制度不合理性,落脚点基本上都停留在农村内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土地改革的深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作用在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其中农民的收益最少。而土地的发展权是保障农民利益和财产的重要权利。以土地的发展权作为发展主线层层协调的制度模式建立好农民、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才能惠及农民,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改革探索的空间。因此,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尽快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并加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农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探索完善农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吴晓明  吴亚宁 《中国市场》2014,(37):159-160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在当今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土地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城镇化和土地制度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及措施,以便其更好地适应城镇化的潮流,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的妥善处理。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反对土地农民所有制的论点认为: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甚至会导致农民战争。土地保障是对社会保障的代替,是农民最后的保障,土地不能私有是出于社会保障的考虑。土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营。从土地投资严重不足,掠夺式经营时有发生;土地的非市场配置导致土地的细碎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无法实现;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方面论述实行土地农民所有制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时期,土地征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监管缺失、公共利益界限模糊、农村集体农民成员权被架空、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征地中土地纠纷不断,乱象丛生;保障征地农民权益,理顺土地乱象,需要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出资人制度、严格公共利益、保障农民成员权等几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使农民权益的保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侯衍磊  韩鲁川 《商》2013,(5):177-177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将所有权赋予农民集体,而农民个人或家庭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一制度在解决我国广大农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及流转机制不健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成为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在农村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中,须准确把握方向,科学严谨推进,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