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君 《商场现代化》2008,(10):272-273
我国消费品市场严重缺乏竞争秩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危害极大。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消费品市场严重缺乏竞争秩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危害极大.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近日批转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予以向社会公开。这对工商等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梳理其中的界限和难点,做到“三个注意”,否则会使执法部门面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政策     
《广告大观》2011,(1):16-16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将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互联网上非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的行为。姜增伟说,经过多年的专项打击和治理,整体状况逐步好转,但假冒伪劣药品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网站及新闻媒体,包括一些搜索引擎等,未经依法审查,就发布一些非法药品广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厂商、销售商、消费者三者之间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不同博弈行为,指出三者在假冒伪劣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中分别充当源头、桥梁和利益驱动者的角色,提出信息不对称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根本原因。打假政策的总方针是“刨根、堵源、断桥梁以及帮助消费者”,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刨根”,即形成一种“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来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普遍持怀疑态度,这制约着我国消费的增长。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消费者的商品质量预期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来实现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而监督体系重点应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改善消费者的信息劣势,从而提高消费者判别优劣商品的能力。二是提高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加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破坏资源配置,而且降低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假冒伪劣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滋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假冒伪劣问题存在两大经济危害——逆向选择和资源配置低效,即次品如何将良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分配的效率低下,所以有必要在分析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打假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价格离散是网上市场的必然现象。由于渠道差异、信息不对称、在线商品感知价值以及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在线商品的价格差异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网上零售商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定价模式以利用价格离散的积极作用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食品网络经营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食品交易纠纷也经常发生,因此网销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食品的跟踪追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将食品溯源理论与物联网交易相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食品产业链数据信息,构建网络交易中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可以使网络终端消费者直接参与食品质量监管,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泛滥成灾,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看,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市场失灵、破坏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其原因则可归结为消费者同厂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假冒伪劣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单纯靠市场力量是无法遏制的,利用各种有效的人为措施缩小消费者同厂商的信息不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志江 《商业研究》2003,(16):20-21
信息商品价格的合理确定 ,体现了信息商品供求双方的利益 ,不仅能够促进信息商品贸易的发展 ,而且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迅速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对信息商品买方预期新增利润估算的基础上 ,利用效用理论和经济博弈理论 ,建立信息商品的价格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12.
假冒伪劣商品被称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公害”,日前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严重侵害公众的合法权益,引起人们日益关注,要求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呼声颇高,本文对霹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象予以了归纳总结,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若干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谈网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信用评价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崔嘉  朱兵  王延飞 《消费导刊》2009,(12):22-23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百姓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人们津津乐道其便利实惠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因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那些被欺骗的经历而放弃这种购物方式。当今国内的政府及电子商务企业都十分重视网购的欺诈问题,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但重点都放在交易安全上,完善网购的支付体系。对于如何在网络上打击假冒伪劣,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买家卖家信息不对称,是假货卖家能够在网络商生存的直接原因。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模型化的分析方法,讨论真假商品的卖家如何在网络上共同生存,接着又分析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即信用评价体系的引入,再进一步讨论信用评价体系是怎样起到一个"筛子"的作用,将假冒伪劣商品的卖家从市场中剔除。文章的最后对信用评价体系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实践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市场出现假冒伪劣商品深层次原因和特点入手,提出解决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以达到维护市场公平,规范市场秩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巡查办案时发现,现在很难在经营者的店面里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每年查处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呈下降趋势,辖区内市场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真的绝迹?分析一下,在查处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中,假冒伪劣商品有七成以上都是从经营者的仓库中发现的。由此可见,辖区内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并没绝迹,而是经营者制假、售假的手段更趋隐蔽。据调查,现在从事批发经营的业主大都有几个仓库,仓库的位置大都处在城乡结合部,相对隐蔽,经营者把假冒伪劣商品藏匿其中,而执法机关往往由于不了解情况而忽视了对其仓库的监管。因此,现阶段,加强对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现阶段我国企业诚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产经营企业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会计人员作假帐,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发布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企业随意拖欠银  相似文献   

17.
声音     
《WTO经济导刊》2011,(12):13-13
王岐山: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 11月15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在会上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逐渐习惯了网上购物方式,针对产品相关信息与用户体验进行分享与交流,其中,在线评论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线评论可以从消费者角度提供产品相关信息,从已经购买商品的买家中了解到商品的外在与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大众评论,来降低对商品的不确定性,并且从评论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影响着消费者的最终购买决策,进而对新产品的扩散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根据在线评论的影响制定有限的营销策略是公司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网上购物的逆向选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人都在网上商店买过商品,网上商店最近几年在我国日益流行起来。但是很多人对网上购物这种新的购物形式并不认可,主要是由于很多的网上购买到的商品与理想中的相去甚远,导致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失去信心。本文从网上购物的实际出发,构建数学模型,着重分析了导致网上购物逆向选择问题的原因,为健全网上市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政策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部署对假冒伪劣和侵权商品强化执法打击,健全长效机制,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要点》明确了六个方面32项重点工作。一是针对突出问题,组织专项行动。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违法广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实施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非法视听节目网站,加大对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强化对网络接入、域名注册、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