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楚琴 《湖北经济》2003,(12):46-47
所谓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则是使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内部起到制衡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与股东尤其是大股东以及高级经营管理团队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董事会的运作,同时合理地履行其勤勉、诚信和尽责的义务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这一制度在我国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制度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指董事会成员在进行决策时,能够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而与其委托人--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保持一致.这种独立性使董事会能够及早采取行动预防有损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即便这样做有可能会损害当前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因此,在公司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削弱内部人在董事会中的控制力,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成为当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独立董事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由于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经理层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独立董事的作用难以充分有效的发挥.虽然各大公司都在加强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以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独立董事占大多数的董事会作出错误决策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独立董事的信息约束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独立董事信息获取能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琳琳 《发展》2004,(1):53-55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两种监督机制,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一元制"模式,即在股东大会下只设董事会,董事会既行使决策权,又行使监督权,为了防止高管人员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亦称独立董事.独立董事除了董事身份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契约关系,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客观判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在公司董事会构成中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独立判断的作用,使公司的战略决策和运作更趋科学,保障公司股东尤其是关心中小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刘畅 《辽宁经济》2002,(12):20-20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董事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中国证监会分别于2001年8月和2002年1月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标志着产生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已在我国确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的制衡与监督,从而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和平衡执行董事和经理人权力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玮琪  王建梅 《发展》2008,(2):128-129
所谓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除董事身份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其他契约关系,他们既不是公司的雇员及其亲朋好友,也不是公司的供应商、经销商、资金提供者,或向公司提供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服务的机构或代表,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影响其对公司决策和事务行使独立判断的关系,也不受其他董事的控制和影响。相对于执行董事(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是能够在比较客观公正立场上,敢于质询、批评甚至公开谴责公司管理层,确保公司遵守良好治理守则的捍卫者。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政策,保护股东利益以及增强公司董事会的效率方面,独立董事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林 《上海国资》2014,(5):70-71
国资委需从"选、育、用、流、载"五方面重新审视外部董事管理外部董事制度,是200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为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进一步规范董事会建设工作所推出的一项重要创举。外部董事,是指由非本公司员工的外部人员担任的董事。其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有关职务外的其他职务,不负责执行层的事务。国资委之所以推出外部董事制度,主要是想破除以往国有企业董事会全部由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格局,特别是想通过"外部董事"  相似文献   

9.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解决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健全董事会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整体素质,实现董事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董事会的整体决策能力;增加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独立董事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其独立性受到影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文亮 《魅力中国》2011,(7):322-323
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主要是起监督、评估与平衡作用,目的是能够公正、不受任何主观干扰地监督董事会以及公司的运作,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初衷尚存在不少差距。我国现在的独立董事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外部董事如何真正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资委在央企推行董事会试点工作,以及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数千名外部董事(包含独立董事)进入了央企董事会与上市公司董事会。本文所称的外部董事是大概念,包括独立董事在内。外部董事要提高在董事会治理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除了在主观上要树立董事的责任感,不甘于做“花瓶”董事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外部董事只有在与公司董事会成员、经营团队成员,以及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定义是: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一、对独立董事现存定义的质疑与修正 现存定义将独立董事的独立对象仅局限于“受聘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及“经营管理层”,忽略了独立董事还应该独立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方面。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美国的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也随之建立发展起来.如何有效发挥独立董事在企业中的监督作用,一直是重点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归纳整理,选取了国外典型的独立董事参与董事会实施审计案例,结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现状,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除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关联董事(Affiliate director)和灰色董事(Gray director)以外的董事会成员,也即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的董事。  相似文献   

15.
周新军 《特区经济》2003,(12):52-53
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将独立董事制度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正是对于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改进,但是独立董事制度自身也并非完美,存在着理论悖式和逻辑矛盾,在实践中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和克服.  相似文献   

16.
杜彝 《上海经济》2002,(2):43-44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拉开了独立董事全面走上中国上市公司舞台的序幕。“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独立董事”,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 独立董事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旨在发挥独立董事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制约作用,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内容。中国证监会推行这一制  相似文献   

17.
刘晶  管谊 《上海国资》2001,(8):29-33
独立董事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非股东或持有股份不足以影响其独立判断)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无其他影响其客观独立判断关系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是从西方国家的非雇员董事或非执行董事发展而来,目前主要盛行于美英法这些不设有监理会的国家,并已成为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独立董事更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促进公司遵守良好的治理守则。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强化董事会的制约机制,保护中小投资的权益;有利于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上海经济》2001,(3):44-46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亦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以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经理层,遏制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出现。此外,独立董事能够以其专业知识及独立判断促进董事会  相似文献   

20.
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而判断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的关键是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董事会具有信托作用,作为被选择的股东代表,董事会被期望用它的诚实和能力去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决策,并且根据全体股东的利益去监督和监控公司的管理层。但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董事会功能的弱化却正在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由于我国的公司制改革仍在进行当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中,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董事会功能弱化问题。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必要借鉴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成功经验加强和完善董事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